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奥古斯丁恶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07 11:04

  本文关键词:试论奥古斯丁恶的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奥古斯丁 自由意愿 新柏拉图主义


【摘要】:“恶”的问题是基督教神学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难题。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父奥古斯丁自然也不能避开这个问题。奥古斯丁神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心灵的体验来寻求上帝,他对“恶”的问题的寻求伴随着他的生存体验。奥古斯丁遵循由内而上寻求上帝的进路,“认识自己”正是“认识上帝”的必由之路。奥古斯丁少年时”为作恶而作恶”的经历使他在一直在探询“恶”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即“恶”的来源问题。他开始被摩尼教吸引也是因为他以为摩尼教的教义解释了他心中最大的疑问。摩尼教认为善恶分别属于两个对立的实体,恶与善一样也是实体;人是受外在于人的恶的实体控制才作恶的,所以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新柏拉图主义全面打开了奥古斯丁的思想,奥古斯丁继承了普罗提诺的“恶是善的缺乏”的思想,认为善是唯一的实体,一切存在都是从至善而来,而恶并非是实体,只是善(存在)的缺乏。奥古斯丁关于自由意愿的思想直接受到普罗提诺灵魂学说的影响,罗马晚期哲学把意愿作为哲学的主题,改变了古希腊哲学以知识作为真理之路的认识论路径。人的自由意愿是生存论境遇中罪的最终原因。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本来创造的人类身心是和谐的,但因始祖出于骄傲背离了主,造成了灵与欲的抗争。亚当的后代继承了原罪,由于理性认识和意愿能力的天生不足,永远陷于罪和痛苦当中,作为对罪的惩罚。在奥古斯丁看来,人无力靠自己的意愿能力作出正确选择,唯有依靠神的恩典才能行使正当。本文的第一章绪论交待了国内外奥古斯丁研究的现状、奥古斯丁的家庭背景以及奥古斯丁探寻恶的问题的由来;第二章是叙述了奥古斯丁对恶的生存体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偷梨事件、好友之死、灵与欲的分离、米兰花园里的皈依;第三章是叙述了奥古斯丁一生各个时期恶的观念的发展历程:摩尼教时期、怀疑论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时期和《罗马书》与恩典时期,其中最后一节又包括从新柏拉图主义转向保罗和与多纳特派和佩拉纠派的论战两部分;而第四章是阐述恶的本质,又分别从虚无与恶(创世论)、恶是善的缺乏(本体论)、自由意愿与恶(生存论)三个层面来进行阐述。最后一章是结语。
【关键词】:奥古斯丁 自由意愿 新柏拉图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50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问题的提出10-13
  • 第2章 恶的生存体验13-21
  • 2.1 偷梨事件13-15
  • 2.2 好友之死15-17
  • 2.3 能与愿的分离17-19
  • 2.4 米兰花园的体验19-21
  • 第3章“恶”的观念的发展过程21-32
  • 3.1 摩尼教21-23
  • 3.2 怀疑论23-25
  • 3.3 新柏拉图主义25-27
  • 3.4 《罗马书》与恩典27-32
  • 第4章 恶的本质32-54
  • 4.1 虚无与恶32-35
  • 4.2 恶是善的缺乏35-39
  • 4.3 意愿与恶的问题的转向39-45
  • 4.4 自由意愿与恶45-54
  • 第5章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伟驰;现代奥古斯丁研究[J];现代哲学;2005年03期

2 吴天岳;试论奥古斯丁著作中的意愿(voluntas)概念——以《论自由选择》和《忏悔录》为例[J];现代哲学;2005年03期

3 汪聂才;;新柏拉图主义对奥古斯丁灵魂思想的影响[J];现代哲学;2011年04期

4 黄裕生;原罪与自由意志──论奥古斯丁的罪-责伦理学[J];浙江学刊;2003年02期

5 周伟驰;好的受造物为什么会堕落?[J];浙江学刊;2005年04期

6 褚潇白;章雪富;;从知识到意愿——希腊化和古代晚期哲学的转折[J];世界哲学;2011年02期

7 孙帅;;“人被交给了自己”:奥古斯丁论原罪与淫欲[J];浙江学刊;2013年01期

8 孙帅;;奥古斯丁论原罪的“继承”[J];现代哲学;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功青;;基督教图景下的“为恶而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鹏;普罗提诺灵魂学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09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09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