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真伪:考证《孟子》3A:5
发布时间:2017-09-16 09:22
本文关键词:议论真伪:考证《孟子》3A:5
【摘要】: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翻译那些有着超过两千年的历史的文本中,无论是由思路难以费解人们所书写的,改写的或者是编辑的文本,总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文本真实性的问题也被提出,而这使得一切变得更加复杂。近来,人们在研究古代中国文本分析这一领域取得很大的进步,并且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孔子和论语。论语.虽然没有孔子和论语那么受欢迎,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孟子,同样提出了很有趣的想法。 与其他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一样,《孟子》也就翻译文本真实性提出了疑问。本文的重点将放在研究《孟子》一书中,滕文公上的第五段(《孟子》3A:5)中的一段话的真实性上。在这段话中,孟子通过中介与一位叫做夷之的墨者辩论,说明了这位墨者是怎样背弃了他的学校的教条。我的假设是,这个辩论只是为了抬高孟子贬低墨家而捏造出来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改变这段话的真实性来证明我的观点。 在证明我的观点之前,有很多的问题必须先解决。首先,怎样能够证明一篇文章的真实性呢?定义一篇文章的非真实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其次,一些关于一般背景下的古代中国的哲学话语需要被提出。不同学校的学者们是怎样交流的?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那些文章在战国时期已经能够流传了嘛?我将运用Paul Fischer在他的文章“伪辩学理论和多形态的文本范例”中关于真实性研究的理论来证明本论文中关于真实性的问题。 接下来,我会简单的讨论《孟子》一书和它所提出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列出如下: ·当我们在翻译古代汉语文章时会遇到那些问题昵? ·古代汉语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关于诸子和子书我们怎么看? ·关于真实性问题我们怎么看待? 再接下来,我会提出之前提到过的Paul Fischer在3A:5提到的理论,同时讨论下列问题: ·这段话与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点? ·这个观点是如何被提出的? ·夷之是谁? ·爱无差等该怎么运用? 通过我的研究,我希望给出一些关于古代汉语哲学文本的翻译和证明的结论。
【关键词】:孟子 墨家思想 验证研究 真实性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6
- Methodology16-23
- Dissecting passage 3A:523-36
- Conclusion36-37
- Bibliography37-41
- Acknowledgment41-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锐;;道家与黄老辩义[J];中国哲学史;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862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6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