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志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6:29
本文关键词:孔孟志趣研究
【摘要】:作为个人志向和兴趣有机结合的志趣,代表一种行动趋向、价值引导,在人的一生活动包括个人行动范围、理想建成和个人成就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孔孟作为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之人,志趣在对其一生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的同时,也最终成就了孔孟个人,而孔孟志趣也因其对孔孟人生、孔孟思想的影响而为后世所效仿。 本文主要以孔孟志向层面的济世志趣、实现孔孟人生志向与兴趣有机结合的“志于学”与“乐于教”、以及孔孟的生活情趣三大部分内容为考察点。围绕孔孟这三大志趣之间的关联和作用,探讨:孔孟志趣在其一生诸如价值追求、品格炼成、言谈举止、个人成就等方面的影响;孔孟志趣的异同;孔孟志趣对后世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缘由,论题形成,本论题研究现状,以及本论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等问题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孔孟的济世志趣展开,阐述了孔孟各自的人生志向、社会理想、以期构建的社会蓝图,以及他们为实现人生志向所作的努力。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孔孟“志于学”和“乐于教”的人生志趣,围绕孔孟在学与教活动间的个人态度、行为乐趣,以及学与教对孔孟达成志向和实现个体人生价值方面的关系做分析和阐述。 第四部分着力体现对孔孟个人乐趣、生活情趣问题的探讨,围绕孔孟的衣食住行要求、个人行为习惯、音乐爱好、以及个人性情几个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力图探讨孔孟生活情趣与其个人人生志向以及所崇尚的个体人生、价值理念、社会理想间的关联。 第五部分为文章的结论评价部分,,主要对孔孟志趣进行评析。围绕孔孟两者之间的志趣异同及原因、孔孟三大志趣之间的关系、孔孟志趣与孔孟个人成才、以及孔孟志趣对后世价值追求等几大方面进行评析。
【关键词】:孔子 孟子 志趣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1
- 1.1 本论题的形成7-8
- 1.2 本论题研究现状8-9
- 1.3 创新点与研究意义9-11
- 第2章 孔孟的济世之志11-20
- 2.1 孔子“礼仁”志向与“大同”理想11-14
- 2.1.1 孔子的复“礼”志向11-12
- 2.1.2 孔子的为“仁”志向12-13
- 2.1.3 孔子的“大同”理想13-14
- 2.2 孟子的“仁政”蓝图14-16
- 2.2.1 德治主张14-15
- 2.2.2 民本理念15-16
- 2.3 孔孟为实现志向的努力16-20
- 2.3.1 四处游说,不遗余力16-17
- 2.3.2 历经曲折,直面质疑17-18
- 2.3.3 以道自任,坚守理想18-20
- 第3章 孔孟“志于学”和“乐于教”20-28
- 3.1 “志于学”20-25
- 3.1.1 为学乐趣与个人认同20-23
- 3.1.2 治学态度23-25
- 3.2 “乐于教”25-28
- 3.2.1 人生一大乐事25-26
- 3.2.2 个体价值与理想传承26-28
- 第4章 孔孟的生活情趣28-41
- 4.1 衣食住行28-32
- 4.1.1 衣28-29
- 4.1.2 食29-30
- 4.1.3 住30-31
- 4.1.4 行31-32
- 4.2 音乐爱好32-36
- 4.2.1 音乐与个人境遇33-34
- 4.2.2 音乐与社会理想34-36
- 4.3 孔孟的个性之异36-41
- 4.3.1 孔子多面的性格36-38
- 4.3.2 孟子张扬的个性38-41
- 第5章 孔孟志趣评析41-52
- 5.1 时代境遇与孔孟志趣41-46
- 5.1.1 时代环境下的共同志趣41-43
- 5.1.2 孔孟志趣之差异及原因43-46
- 5.2 孔孟志趣与个体价值46-52
- 5.2.1 志趣之间与孔孟个人47-50
- 5.2.2 孔孟志趣与后世影响50-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个性飞扬的孟子——试探《孟子》所体现的孟子人格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2 王治伟;;孔子的志趣与后世文人的精神追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黄忠晶;;“大同”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吗?[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冯帆;;论先秦士人的群体品格[J];沧桑;2007年01期
5 徐柏青;;论《孟子》中的孟子形象及其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郭忠义;孔子政治理想片论[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0年S1期
7 郭杰;;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J];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02期
8 党明德;孔子的大同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东岳论丛;1996年02期
9 王其俊;孟子理想初探[J];东岳论丛;1986年05期
10 郑先彬;;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孔子形象摭谈[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4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6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