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6:14

  本文关键词: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天命 仁爱 爱人 博爱


【摘要】:“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亦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而此“仁”之基本含义为“爱人”。孔子“仁者爱人”思想之理论渊源,即形上依据就是“天道”。孔子的天道思想源于西周文化思想,然而周人的天道思想又源于殷商文化,周人对殷商时期的“天”进行了改造,认为“天命糜常”,“天”不会无条件的眷顾于人,“天”只会眷顾有德者,周人给“天”赋予了道德意志和伦理观念,使“天”有了早期“德化之天”的特征。“天”眷顾下民,怜悯下民,体察民情,为政者只有“修德”、“敬德”才能受命于天,“天命”就是民意的体现,从而形成“天命——修德——保民”这样的逻辑结构,产生了早期“天民合一”(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页一九九)的思想。在孔子那里,“天”有主宰之天之义,但从孔子的整体思想看,“天”更主要的成分是“德化之天”。“天”、“天命”或“天道”是人的道德价值的最终根源和最高原则。孔子把“疾敬德”的王者受命之方式转为通过“践仁以知天”的个人的道德实践。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实现与天的沟通与知天命,以遥契天命。这样一来,“天”就变成了人的道德价值的最终根源和最高原则,无论是孔子还是后世儒家都把“天”作为人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形而上依据与理论来源。“仁爱”作为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无疑也是一种德性,那么“天”自然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形而上依据。“仁爱”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亲,即孝亲,此是代表血缘亲情的一种原始的爱亲情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之所以将“孝”作为“为仁”或“仁”之本是有根据的,因为“孝”在中国古代最早被作为一种伦理规范,有相当长的历史,“孝”具有普遍性的道德伦理价值。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家庭伦理,把这种家庭伦理推广开来,把亲亲的对象扩大就是“仁民”以及“爱物”。“仁爱”内在于人之心性主体之中,是人心所本有的一种德性。人如何才能实现“仁爱”,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克己”与“由己”的实践方法。实践“仁爱”的目的,即“仁爱”的旨归是“修己以安百姓”,这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高级理想。要之,孔子的“仁爱”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境界的万物一体的宇宙博爱精神,在这一境界中,作为德性主体的人与作为生命存在的宇宙的关系是相统一的价值关系。
【关键词】:天命 仁爱 爱人 博爱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2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引言10-21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二、文献综述10-16
  • 三、儒学史上对“仁”的几种定义16-21
  • 第一章 天命、德论与仁21-33
  • 一、殷周时期的天命观与“敬德”、“保民”21-27
  • 二、孔子的天命观与德论27-30
  • 三、人的普遍德性是“仁”30-33
  • 第二章“仁者爱人”是由“亲亲”向“泛爱”的逐层推衍33-40
  • 一、“仁”的基本精神是“爱人”33-34
  • 二、仁爱的本根是亲亲之爱(孝悌)34-38
  • 三、仁爱的推广是“仁民”以及“泛爱”38-40
  • 第三章 仁者以“克己”、“由己”为践履之道40-47
  • 一、克己复礼为仁40-43
  • 二、我欲仁,,斯仁至矣43-44
  • 三、笃信好学44-45
  • 四、躬行践履45-47
  • 第四章“修己以安百姓”是“仁者爱人”的旨归47-51
  • 一、修己以敬47-48
  • 二、修己以安人48
  • 三、修己以安百姓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6
  • 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56-57
  • 后记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高学;;郭象对《庄子·齐物论》的自然诠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张云江;;唐君毅论《般若无知论》之主旨辨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雷静;;刘宗周治道归本治心工夫考论[J];学理论;2014年20期

4 王学俭;边耀君;;政治体系发展视野中的国家认同[J];教学与研究;2014年11期

5 杨肇中;;黄道周心性工夫论思想发微[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杨帆;;“阴阳”与“二元”的碰撞——评析唐君毅对宇宙之对偶性与二元论的论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08期

7 王光辉;;略论春秋时期的亲迎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王宇丰;;浅探王船山晚年工夫论思想——以《庄子解》的“凝神”与《张子正蒙注》的“存神”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方圆;;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展开逻辑及其道德价值[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10 苟东锋;;孔子正名说的马克思主义诠释考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志璞;太极“生生”之美及艺术呈现[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江露;冯友兰英文版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涂译本之关键词误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吴长丰;明代心学思潮中罗洪先的身份体认与诗文创作[D];苏州大学;2014年

4 杨刚;聂双江“归寂”学说理论体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5 韩小飞;孔子正名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龙;刘宗周未发已发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60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960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