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比较
本文关键词:《老子》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比较
【摘要】:《老子》与《黄帝内经》分别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和中医学理论经典巨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华远古文明的智慧,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因此,挖掘研究二者的哲学思想,是进行中华文化深入学习领悟的过程,不但对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性质、面貌都有意义,而且对于自身之气质修养颇多得益。首先从《老子》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思想主旨说起,分别论述了《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分析,《老子》的已出土的各个版本以及其主要的哲学思想。再对二者进行比较的过程中,首先从《黄帝内经》和《老子》二者中的“道”开始,先对“道”的演变做了简介,分别对于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气作为世界的本元,道又都为普遍规律以及“反者道之动”等角度论述了二者“道”的含义之异同,得出二者“道”论上的具有的融会贯通之特点。作为《老子》另一核心思想——“无为”,在《黄帝内经》特别是疾病诊疗上有着明显的体现。无为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和不妄为。此二者在《内经》疾病诊断、病因学说、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几方面对于无为思想、老子之“治未乱”思想的展现明显而突出,依次作出比较论述。此二经典中的养生理论在我国文化长河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养生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二经典中养生理论均体现了顺其自然、虚静恬淡、形神共养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二者前述内容的比较,得出养生理论的相似相通性。
【关键词】:老子 黄帝内经 道 无为 养生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21;B2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一) 问题的提出7
- (二) 学术价值7
- (三) 应用价值7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学术综述)7-9
- (五) 研究基础9-10
- 一、绪论10-12
- 二、《内经》与《老子》概述12-14
- (一) 《内经》概述12
- (二) 《老子》概述12-14
- 三、《老子》道论与《内经》之“道”比较14-20
- (一)道的含义14
- 1.道的含义发展变化过程14
- (二)《老子》之道14-16
- 1.道是世界的本元14-15
- 2.道是具体的规律或者准则15
- 3.道的特性15-16
- (三)《内经》中的道16-19
- 1.气——宇宙万物的本原16-17
- 2.道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则又是具体方法17-18
- 3.《内经》道的运动与《老子》反者道之动18-19
- (四)本章小结19-20
- 四、《老子》无为思想与《内经》疾病诊疗观20-30
- (一)《老子》无为的精髓20-21
- (二)《内经》在防病治病上的无为思想21-29
- 1.顺其自然与不妄为在《内经》病因学中的体现22-23
- 2.“不妄为”在《内经》疾病诊断中的体现23-24
- 3.顺其自然在《内经》治疗理论中的应用--三因制宜理论24-26
- 4.“治未乱”思想与《内经》治未病26-29
- (三)本章小结29-30
- 五、《老子》养生思想与《内经》养生理论比较30-36
- (一)养生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关系30-31
- 1.天人合一与天地人相参30-31
- 2.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31
- (二)《老子》的养生观31-34
- 1.《老子》养生的原则31-33
- 2.《老子》养生的具体方法:清心寡欲,知足守中33-34
- (三)《内经》的养生理论34-36
- 1.顺其自然34-35
- 2.恬淡虚静、形神共养35
- 3.天人合一35-36
- (四)本章小结36
- 六、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1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松堤;COMBINED TREATMENT OF 28 CASES OF CHRONIC COLITIS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1年01期
2 袁民;REATM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WITH FIFTY-YING-ACUPUNCTURE THERAPY[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1年02期
3 王晓阳;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OINT DIGITAL PRESSING FOR TREATING IRRITABLE SYMPTOMS AND SIGNS OF POSTOPERATION OF MYOPORTHOSIS[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年03期
4 胡幼平,杨运宽;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ITH DIFFERENT NEEDLING METHODS[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年04期
5 周莲菊,赵敏,刘绍武,曾萍,张莉,薄红;《〈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J];天津中医;2002年04期
6 党炳林;简论《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J];陕西中医;2003年10期
7 赵彬元,梁永林;《黄帝内经》中“变化”刍议[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高新民;《黄帝内经》易学思想简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邱德文,彭荣琛;《黄帝内经》概论(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翔;《黄帝内经》书名来源之探讨[J];河南中医;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亚利;;《黄帝内经》体质分类探索[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潮;徐平;;《黄帝内经》对健康人的认识浅探[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沙涛;沙恒玉;许纪超;;《黄帝内经》中省略的学术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沙涛;沙恒玉;刘维庆;;《黄帝内经》中的比喻错综举备互文之法[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聂金娜;蔡万德;;《黄帝内经》中对体质理论的阐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也陶;陆军;李捷玮;潘慧巍;时善全;吴胜兵;;五佊相音——《黄帝内经》失传2000多年的理论和技术的现代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7 罗栋;;《黄帝内经》的内涵浅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齐南;刘凯军;章文春;周志刚;许新晖;吴晓莉;肖永娟;;《黄帝内经》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白裕相;;《黄帝内经》的类比推理方法论[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翠翠;高健生;;《黄帝内经》“搏”讹为“搏”举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鸣;他翻译了《黄帝内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岛石;曲黎敏:穿越时空的《黄帝内经》偷听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问世 时间之争成因[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邹建锋;75%大学生不知《黄帝内经》[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大洲 生科 王云 金刚;应城县举行《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奠基暨名家墨书首发式[N];陇东报;2007年
6 何少初;《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任秀玲;《黄帝内经》中的“常变”观[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陈翠翠邋高健生;《黄帝内经》dv讹为搏举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岛石;《黄帝内经》奠基中医传统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莹;养生书借力传统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2 郑佐桓;《黄帝内经》积聚类疾病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敏;《黄帝内经》合和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詹秀苓(Shirley Jan);中医的整体治疗与现代身心灵治疗之灵性养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贺娜娜;“接受理论”视阈下《黄帝内经》两译本中脑系疾病的英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徐月英;《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申瑞华;《四书》修身思想对促进《黄帝内经》养生实践的意义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超中;《黄帝内经》的道与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林琳;《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比较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10 金丽;先秦诸子与《黄帝内经》“神气”术语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磊;《黄帝内经》的身体观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姬智;《黄帝内经》“气”理论哲学思想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申飞宇;《黄帝内经素问》英译史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琳;《黄帝内经》之“五音”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任雅娟;《黄帝内经》文化信息的解读与翻译[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金福鑫;《黄帝内经》眼科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许登玖;《黄帝内经》五官科病症概念及理论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旭;《黄帝内经》鼻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王之光;《黄帝内经》五脏“执两端”思想的相关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10 李蝶;通过指称对比研究《黄帝内经素问》四个译本借代手法的翻译策略[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83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98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