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职称评审 > 教师职称 >

“后职称”背景下四川省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09:13

  本文关键词: 专业发展 目的 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 出处:《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城区中小学"后职称"(完成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定)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发展的目的:更新学科知识,更新技能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开发运用课程和教学实践新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加薪,奖励,晋升,跳槽,实现人生价值,提升社会地位。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学校因素: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制度、政策(推动力)缺陷,支持力度不足,学校文化氛围差。教师自身因素,教学任务重,知识水平不足,认识态度不强,学习能力差,经济待遇差,职业倦怠。社会因素:工作学习环境差,家庭关系不和谐,同辈团体交流少,专业理论指导少,学习资料缺乏,经济负担重。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st titl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purpos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rpos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o update subject knowledge, skills and techniques, and to renew teaching methods. To develop and apply new strategie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o raise salaries, to reward, to promote, to change job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life, to promote social status, to influence the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school factors: the school leaders pay less attention to, School system, policy (driving force) defects, insufficient support, poor school cultural atmosphere, teachers' own factors, heavy teaching task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level, weak understanding attitude, poor learning ability, poor economic treatment, Job burnout. Social factors: poor work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disharmonious family relations, less communication among peer groups, less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guidance, lack of learning materials and heavy financial burden.
【作者单位】: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SB0434)
【分类号】: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俊琦;浅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晓琳,彭道珍;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兼谈在职学校本位模式之不足[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6期

2 岳书蕊;;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教育途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李丽英;;“十五”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述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朱应明;;江苏城乡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对比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年30期

5 张玉兰;;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年08期

6 陈灵娟;;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7 李文鹏;;新升本科师范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曹小弟;;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3年15期

9 吴旭东;;以职业技能学习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以上海高职院校教师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12期

10 杨瑞鹏;;咸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5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峰;秦巴山区省级重点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鹏翔;郑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杰;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宁;吉林省高校体育院系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宏君;潍坊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军强;新课改形势下日照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调查报告[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建团;挑战·反思·对策·展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顺英;体育教师教育:国际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汪晓琳;湖北省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晓惠;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对其应具备素质结构的认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兴国;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2 侯怨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构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3 于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J];贵州体育科技;1999年04期

4 曹士云,于海达;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5 周绍忠,吴永龄,王忠友,杨跃;湖北省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剖析——中等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之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6 庄毅,冯长根;跨世纪的中国继续工程教育事业[J];继续教育;1998年06期

7 庄毅;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继续教育工作[J];继续教育;1999年01期

8 俞国良,林崇德;论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培养与发展[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9 杨启亮;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厉以贤;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J];教育研究;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武,石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2 仲云才,张宠成;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尚成;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推动举措[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4 成湘;;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专业化探析[J];体育世界;2006年09期

5 丁广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超越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蔡寄平;;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年17期

7 陈志军;;浅析制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潜在因素[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艳萍;田立刚;王文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7期

9 叶东海;赵先卿;肖文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文献综述[J];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10 潘凌云;王健;;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港;李超;;北京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尹志华;汪晓赞;孔琳;季浏;;对话、规训与权力:一个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框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王桂华;;试论体育教师专业化[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朱慧芳;;上海市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尹志华;孔琳;汪晓赞;;伦理学视野中大学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审视[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丽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夏军;;试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首都体育学院技术学部 王港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李超 杨卓越 整理;北京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张永江 顾渊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北华大学体育学院 李宏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能少[N];中国体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宋强;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北京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陈志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分析与应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佳佳;河北省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逸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连花;北京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理论构建[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6 吴雪芹;南京市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华;苏北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适应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范晶晶;秦皇岛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管洪鑫;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3年

10 罗融华;“硕师计划”对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7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ichenpingshen/gaoxiaojiaoshizhichenpingding/1537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