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本文关键词:发展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zhangkuan1438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发展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发展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根据我国农村教育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然而,一些人对发展农村高中教育不够重视,且农民家庭经济困难,办学条件差,以致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进度缓慢,因此,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农村不同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实施对农村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扩充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扩大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供给;改革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其吸引力。关键词: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县镇及村屯的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不但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为高等学校提供优质、充足的生源,而且还能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一、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原因 1.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供小于求,未能顺利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无理想选择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 90%,高校招生数量自1999 年以来也快速增长。然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增长缓慢,作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中介,普通高中教育成了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据 1999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我国县镇普通初中生毕业生 4 241 585 人,普通高中招生 1 892 528 人;村屯普通初中毕业生8 913 107 人,普通高中招生 551 471 人,由此计算出县镇、村屯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率仅为 18.6%,远低于城市 60%-70%的升学率。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但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种种缺陷以及其他原因,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寥寥无几。第二,复读。这部分学生比例较大,九年的义务教育已经培养了学生的“离农”意识,城乡间的巨大差异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高校扩招增加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读高中、上大学的愿望更加强烈。然而复读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本来就短缺的农村教育资源更加紧张,而且加重了复读生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第三,进入民办普通高中。农村民办普通高中数量少,教学质量与公立学校有很大差距,大部分读民办高中的学生期望值较低,仅仅为了获得高中学历。第四,放弃学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毕业生中小部分回乡务农,大部分离乡打工,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就业压力。这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专业技能,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较低,给社会安全造成隐患。 2.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办学困境,未能充分发挥其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功能 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处于萎缩状态,生源严重不足。据 1999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县镇初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41 852 人,普通初中毕业生 4 241 585 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612 065 人;村屯初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191 843 人,普通初中毕业生 8 913 107 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242 543 人。县镇、村屯初中毕业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仅为 6,4%,远低于城市 27%的比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只能靠招收普通高中生和初中生维持生存,造成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基础设施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仪器、校舍、图书资料都非常陈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其次,合格的专业教师紧缺,不少学校的专业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改任的,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特别少,因而学生的专业技能差。第三,教学质量差,学生就业率低。第四,自 1999 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增加了学生升入大学的机会,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造成很大的冲击,使原本处于弱势的职业技术学校雪上加霜。在这种办学条件下,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可能发挥为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的功能。 3.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可缓解就业压力,积累人力资本 农村初中毕业生大多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回乡务农,或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已有 1.5亿富余劳动力,城市也有大量下岗工人,如果创造条件让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可推迟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积累人力资本。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失业高峰期,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这既是解决失业的治标之策,也是提高未来劳动力竞争能力的治本之计。 4.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才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科技人才几乎是凤毛麟角,农村劳动力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占 1%左右。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农业科技人员极为短缺,致使绝大部分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在农村无法推广,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仍为粗放型,生产效率低,传统农业仍是主体。另一方面,不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由从事农业向从事其他产业转移,影响了城镇化进程。近年来,许多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或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素质低,多从事临时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职业。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欲望和其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那些受了较高层次教育的农村人口有较强的迁移欲望。由于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他们的迁移行为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在农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教育的功能。基于农村的劳动力现状,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实用人才,应是改变农村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面临的困难 1.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未受到政府的重视 从多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来看,高中阶段教育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在我国各级学校教育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太低。1986—1998 年,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9 年以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将工作重心放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上。农村的部分地区为了“普九”验收合格,已经负债累累,在国家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没有统一要求的情况下,自然不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 2.由于经济困难,农村家庭对投资高中阶段教育的动力不足 尽管农村高中教育总量供小于求,但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对投资高中教育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以下的经济原因。首先,农民收入低。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人大幅度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由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制度效应已逐渐减弱,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慢,有些地区由于地方财政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以对普通高中的调查为例,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 52.1%、48.4%和 50.6%的普通高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读高中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 89.2%、82.9%和 74.0%的普通高中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读高中是因为即使上了大学也交不起大学的费用,也就是说,在没有读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发展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