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01 14:44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 投稿:程勽勾

 

 

高中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随着各地示范高中、优质高中建设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其发展势头更是不可小视。回顾中国教育近年的规模扩展历程,首先有义务教育普及,然后是高等教育扩招。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级教育的扩张将必然向其两端产生…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教育现代化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基础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问题又成了教育现代化讨论中的热门问题。然而,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内涵、实现机制等的问题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特作如下决定。一、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

 

作者:马晓强

教育与经济 2003年12期

 

  高中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随着各地示范高中、优质高中建设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其发展势头更是不可小视。回顾中国教育近年的规模扩展历程,首先有义务教育普及,然后是高等教育扩招。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级教育的扩张将必然向其两端产生波动效应,引致其上一级和下一级教育的相应扩张,高中教育规模的扩张也正是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与高等教育扩招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正是基于此认识,200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十五期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0%左右”;“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有步骤地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教育的规模扩张必然导致对适度办学规模的关注。如何认识教育规模扩张中办学规模的大小和正确规划高中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国外对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研究

 

 

  办学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借用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的研究体系来分析教育的规模经济问题,它通过对教育机构中单位成本和教育效率的考察反映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若资源被利用的不充分,此时增加学生数量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这时就称之为规模经济;反之,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额外的成本则称之为规模不经济。

 

 

  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资源利用的适度性;规模扩大的有限性。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揭示出办学规模过大和过小都有弊端。例如里依(John RevMw)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研究108所高级中学时发现:学校规模在143至200个学生的高中,仅能提供34.7个学分,而规模在1061至2400个学生的高中,则可提供80.3个学分。学校规模愈大,教师愈能依其专长任教。学校规模愈小,教师平均任教科门愈多。也就是说,规模扩大以后,学校足以表现出课程及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威尔屈(welch)的研究也指出:较大规模学校之所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即在于教师不必担任非其所学的课程所致。同时规模扩大还有利于开设成本较高的课程,提供更多类型的课程等[1]。但规模过大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校园内人际关系的疏离和行政的僵化两大方面。此外,教育规模过大还与缀学率升高、学生学业成绩下降、师生关系、学生间人际关系水平下降、学生社会行为恶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在教育经济学视角外,教育政治学、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都对教育规模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使得学校适度规模的研究——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离与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就成为当前教育规模研究的主流。

 

 

  在对高中办学规模的实证研究方面,对大学校的规模描述可以上溯至1967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Conant),他认为超过750人的大学校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成本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里依(JohnRevMw)的结果为1675人;奥本斯(DonaldD.Qsburn)的结果为2244人;柯恩(Elchanan Cohn)的结果为1500至2244人,其平均值为1850人。[2]而就美国的教育发展实际来看,从1940年以来学区规模从217人上升到2637人,学校规模平均从127人上升到653人。随后大规模学校的理论遭到普遍质疑,美国现有的一批在校生规模达2000人左右甚至更多的中学,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难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学校管理也有困难,教育质量难以提高。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等学校出现了学校规模缩小的趋势,部分地区还兴起了中等学校“小学校化”运动,许多大规模的高中都试着拆分为小学校。Walberg(1994)认为在美国关于学校规模的研究已表明,“小的就是好的”的理论已成主流。虽然如此,关于中等学校适度规模的研究也未取得一致,其变化幅度为300-900人,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和国家中学校长联合会发表的联合声明认为,高中在校生规模不要超过600人。总结美国对高中教育规模的研究来看,一方面是认同高中教育适度规模存在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在关于适度规模大小的确定上有较大的变化幅度,从时间序列上表现为递减的趋势。

 

 

  美国学者的研究还指出,学校规模的大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影响是不一样的:农村地区相应要求的学校规模要小一些,而城市地区要求的规模可以大一些。1996年Lee和Smith的研究表明,贫困对学校成就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但在少于301个学生的学校里,研究发现这种负面影响显然减少了,而在校生规模为600-900人的高中学校的综合成绩最高。Noah Fridkin和Juan Necochea1988年在加利福尼亚的研究表明:在贫困地区小型化的学校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在发达地区却是较大型的学校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Howley于1996年在西费吉尼进行的研究也证明了上述结论。随后Howley和Bickel于1999年在美国四个州进行了关于贫困地区学校规模与学业成绩关系的Matthew Projec研究,其研究结论也表明:学校规模的大小在贫困地区对学业成绩的好坏有着显著的负面作用,而在富裕地区正好相反。在政策决策方面,弗罗里达立法机关要求对学校的规模实行上限规定,一些基金会也出资资助贫困地区创办小型学校。[3]

 

 

  日本在80年代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也要求消除规模过大学校。规模过大学校的标准是班级数大于31人,消除的办法是促进规模过大学校分离。日本政府从1986年起用5年时间,计划实施消除规模过大学校,增加学校用地费补助,以促使中小学规模过大的学校迅速减少。日本的学校班级定员一般是40-45人之间,因此它的中小学规模控制在1200人-1400人左右。从1980年到1987年间,规模过大学校的比例从7%减少到3.5%,成效相当显著。[4]

 

 

  二、对我国近三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实证分析

 

 

  在我国对办学规模经济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方面,1986年世界银行专家对我国136所曾经得到世行贷款援助的高校进行了有关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些学校中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这些高校在校生数达到8000到10000学生数之前,生均经常性成本随在校生数增加而有明显的减少,在达到8000到10000学生数的规模后,生均经常性成本则基本保持不变。此后,北京大学的闵维方、丁晓浩等继续对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分析研究。

 

 

  但我国对初等、中等教育规模经济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主要的障碍在于规模经济研究所需要的大量的数据采集难度较大,对高中规模的研究更多的停留在纵向比较方面。本文根据我国高中教育发展规划与近3年(1999-2001年)的高中教育发展现实来分析我国高中教育的适度办学规模。收集整理1999-2001年我国高中教育发展情况,可以得出几组数据(见下页表1)。

 

 

  表1 1999-2001年我国普通高中发展情况表

 

  单位:人

 

 

  

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 投稿:程勽勾 www.wenku1.com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根据1999年、2000年、2001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1.总体发展概况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0497078人,学校数为14127所,平均在校生数为743人。从全国的规模分布来看,除山东和湖北省外其余省市的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均低于1000人/校。

 

 

  200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为12012643人,学校数为14564所,平均在校生数为825人。仍只有山东和湖北两省学校规模超过1000人/校。

 

 

  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数14049717人,学校数为14907所,平均在校生数为942人。西藏、湖南、辽宁、江苏、河北、河南、湖北、山东8个省、区的学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000人,山东的校均在校生规模为1604人。

 

 

  从1999年到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数从1999年的10497078人增加到2001年14049717人,增幅为34%;学校数增加了780所,增幅为6%;而平均在校生数由从1999年的743人上升到2001年942人,增幅为27%。

 

 

  2.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不同区域的考察

 

 

  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市、自治区的办学规模发展速度考察可以看出:西藏、陕西、贵州、四川、青海等地区的办学规模扩张速度位居前列,增幅达35%以上;而北京、上海、河北、吉林等省市的发展速度较为平稳。这种差异也可以反映出近3年来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促使西部高中教育发展的成果。但由于西部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较为薄弱,在校生数、学校数等绝对数量还落后于其它地区,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其教育成就。

 

 

  按不同行政区划类型考察可以看出,县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规模明显大于城市和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规模最小。从时间序列上看,这3年时间内由于普通高中处于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时机,在校生规模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城市地区增幅为21%,县镇地区为27%,农村地区为28%。但在校生规模增加的原因在不同类型地区各不相同:3年以来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学校数持续减少,而在校生总数增加,一减一增导致其学校规模增幅最高;县镇地区在这3年内新增普通高中学校数近1000所,而在校生数增加160万,在增长的绝对数量上最多;城市地区无论是在校生总数还是学校总数都比较稳定地增长或小幅调整。从这三类地区发展的不同形态来看,县镇的普通高中发展是当前全国高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点地区,这种发展形态也是与我国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城市化发展进程相适应的。

 

 

  三、多大是合适的?由发展目标和分类指导原则决定的适度办学规模

 

 

  从国外适度办学规模大小的研究和国内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现实情况出发,研讨制定我国普通高中办学适度规模大小,特别是在我国高中阶段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显重要。而适度规模的确定既不能完全依据国外的情况,也不能放任自流,应对普通高中的适度规模加以规划。以“十五”普通高中的发展目标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来确定我国普通高中的适度规模大小,应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应有之道。

 

 

  在“十五”期间,我国的高中教育发展目标之一是要达到高中阶段入学率为60%。2001年我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为1404.97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数为2600.9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42.8%。1999年我国小学阶段校内外学龄人口总数为1.3亿人,以此类推到2005年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为6500万人左右。要实现我国在十五期间高中入学率达到60%,则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应达到3900万人左右。当假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比例为5:5时,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要为1950万人;当假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比例为6:4时,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数要达到2340万人。因此,在2005年要完成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十五规划,普通高中的在校生规模将为1950-2340万人,如以2001年高中学校数保持不变,计算校均办学规模为1308-1570人。这个校均办学规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及教育大发展时期而言,应是可以接受的。而2001年我国城市地区的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为890人,县镇地区为1071人,办学规模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要达到在校生规模扩张的目标,一是依靠新建、改建学校,走外延式发展的道路;二是扩大在校生规模,按内涵式发展模式扩张。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经常是采取混合模式,从1999-2001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全国总计的学校数增长比例为6%,校均在校生数增长比例为27%,新建和改建学校的增长与校均办学规模的扩大同时进行。单纯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在我国教育资源还十分缺乏的现实情况中是难以为继的,而以大规模的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也将在教育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带来许多问题。

 

 

  根据高中阶段“十五”发展目标规划,在参照别国经验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我国教育发展规划和分类指导的原则出发,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规模大小可分类设计为:普通高中学校的校均在校学生数控制在1400人左右是较为合适的,城市及县镇的普通高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在1500人,农村地区高中可控制在1000人。这个分类规划的校均规模既可以保证实现“十五”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又可以坚持对城市、县镇和乡村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中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性。

 

 

  四、对我国示范高中办学规模问题的几点建议

 

 

  当前,,示范高中规模扩张的势头相当迅猛。北京市将建设60所以上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的示范高中;在未来3年的时间内,广州市将投入20多亿元建立24所示范高中;国家要创办100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等规划业已出台。这些示范高中的建设对缓解社会对优质高中资源的需求与相对滞后的高中教育总体规模之间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但在示范高中建设中可能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大量新建高中学校;二是大规模扩张在校学生规模。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示范高中建设的成效。因此,在加强示范高中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对办学规模的评估和管理。

 

 

  1.规划示范高中的适度办学规模,既要提高办学规模标准也要控制规模的过大。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现有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偏低,有必要在示范高中建设中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标准。在现有的示范高中评估方案中都明确规定了示范高中的基本规模,即要求高中班数不少于18个,每班不少于50人,校均在校生数要求达到900人规模,这对于提高现有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效益是重要的保证。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示范高中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其办学规模追求大型化的趋势,一些正在进行示范高中建设的学校提出的学校规模设想大多在3000人以上,有的现在就已经达到5000人以上。这种超大规模高中学校的出现,隐藏着规模不经济所必含的危机。因此,有了最低规模标准后,还要加强对适度规模的研究,设置示范高中学校规模的上限。

 

 

  2.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加强对示范高中办学适度规模的宏观监管和评估管理。对示范高中的适度规模研究不应简单划一,应通过成本核算、专家评估等确立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不同教育发展基础水平地区的适度规模。借鉴美国对高中规模经济的研究,目前应首先加强农村地区示范高中与城市示范高中办学规模的区别研究,同时,还应建立起示范高中规模扩张与学生学业成绩、缀学率、师生关系、学校管理等多维度的评估体系,规模过大的学校应坚决减少,规模不达标的学校应提高招生数。

 

 

  3.处理好示范高中办学规模扩张与非示范高中发展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界定示范高中的示范意义本质的问题。示范高中的建设不能以牺牲非示范高中的发展为代价,示范高中建设应充分体现其注重教育科研和教学管理改革的宗旨,而不是以抢夺非示范高中的资源为手段和目的。示范高中的建设必须以均衡化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示范高中的办学规模无限扩张驱动与非示范高中发展不力的矛盾。

 

作者介绍:马晓强,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北京 100088

 

高中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随着各地示范高中、优质高中建设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其发展势头更是不可小视。回顾中国教育近年的规模扩展历程,首先有义务教育普及,然后是高等教育扩招。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级教育的扩张将必然向其两端产生…

高中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随着各地示范高中、优质高中建设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其发展势头更是不可小视。回顾中国教育近年的规模扩展历程,首先有义务教育普及,然后是高等教育扩招。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级教育的扩张将必然向其两端产生…

高中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随着各地示范高中、优质高中建设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其发展势头更是不可小视。回顾中国教育近年的规模扩展历程,首先有义务教育普及,然后是高等教育扩招。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级教育的扩张将必然向其两端产生…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72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