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26 08:12

  本文关键词: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2 年 第 11 期( 总第 503 期)

Nov. , 2012 Vol. 34 No. 11

公共管理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教育的影响
谢贝妮,李岳云 (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陕西、 江苏、 四川、 河北、 吉林五省农村的入户调查所收

集的一手数据, 采 用倾向得分匹配法, 考察了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升学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 相对于父母 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的高中升学造成显著的负面影 响。研究显示,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升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但统计上这种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教育; 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 F323.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5766 ( 2012 ) 11 —0170 —07 大作用。当前高中教育还不在国家义务教育范畴 内, 高中教育主要靠家庭投资, 而高中阶段相对昂 贵的教育费用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很多家庭正是因为高中教育费用太重而选择让子 女辍学。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前景堪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提升产业结构是我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随着近年来 、 “技 国内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 出现了“用工荒” 工荒” 和就业难等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产业 结构调整的压力逐渐增大。 但提高产业结构需要 高素质的人才基础, 尤其需要至少受过高中阶段教 育的劳动力。 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我国的 劳动力和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但我国的高中阶段教 育相对 薄 弱。 2009 年 我 国 高 中 阶 段 毛 入 学 率 为 79. 2% , 在我国劳动力主要来源地的农村, 高中阶 段教育的普及率只有 50% 左右, 西部边远农村的普 。 及率更低 这些没有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农 村劳动力人口很难满足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 知识结构的要求。 以这一代农村人口的高中教育 作为突破口, 促进我国劳动力人口知识结构的 升 级, 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积累, 将是我国产业结构 从低端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转变的关键。 因此, 在劳动力流动的大背景下, 关 注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 对子女教育时间投入的减

一、 引言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到城市, 农村家庭 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家长角色的缺失、 非农就业机 会的增多等对农村的教育产生了很多方面的影响。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经 济社会结构, 大多数家庭把子女留在农村接受教 造成家长和子女长期分居两地。 由于父母外出 育, 务工, 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子女的学习成绩存在 2003 ; 谭绍怀、 不同程度的下降 ( 王艳波、 吴新林, 王 2004 ) ; 而影响农村孩子辍学的经济收入因素 孝怀, 正被不良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减弱等非收入因素 所替代, 这正是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引起农村社 2006 ) 。 区关系和家庭结构变化所导致的 ( 吕开宇, 近年来出现了劳动力短缺, 导致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当今中国的劳动力比以往任 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 , 何时候都更易于流动 农村劳动力很容易就可以流 动到工资高的地区。 流动性的提高使得来自全国 各地的农村务工人员更容易进城寻找有更高收入 的工作。这导致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大 大提高, 可能会使一些农村家庭选择让孩子在初中 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 不再继续接受教 育。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 , 中小学教育已经可以享受到“两免一补 ” 国家政策 的逐步到位也对降低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起了很
收稿日期: 2012 - 09 - 10

mail: elaine. xie@ gmail. com; 李岳云 作者简介: 谢贝妮( 1981 - ) , 女, 浙江乐清人。管理学博士, 研究领域是农村发展。 E( 1945 - ) ,, mail: liyy@ njau. edu. cn。 男, 江苏无锡人。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是农产品流通与贸易 。E-

170

2012 年 第 11 期( 总第 503 期)

公共管理

少, 有可能会使子女因为缺乏家长必要的约束和管 教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 高中学校的资源有限, 升学考试竞争激烈, 体制下, 学习成绩的高低也是影响升学的重要因素。随着越 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农村家 庭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于家庭可支配收 入的相应增加, 农村家庭也相应地增强了让子女接受 高中教育的经济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投资用于购 买课外辅导读物或聘请家教等来弥补家长角色缺位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促进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但 是, 随着外出人员关系网络的增强, 农村劳动力迁移 机会的增加也会对农村子女的高中升学产生负面的 2004 ) 。基于以上 影响( Alan de Brauw & John Giles, 分析, 我们很难明确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子女高中升 学的影响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只有通过实 证分析才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当前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 对农村高中教育影响的研究较少。 大多侧重于以 案例研究或者调查数据的简单描述分析来研究小 学或初中阶段农村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辍学问题, 对 初中升高中 ( 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高中, 统称 为高中, 下同 ) 问题的研究关注不够。 也有一些研 如胡枫等 ( 2009 ) 究采用多元回归等计量经济方法, 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对多个省市的农民工进行 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认为, 父 母外出务工会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尤 其是远距离跨省流动会对留守子女的学习成绩产 生负面影响, 但外出务工寄回的汇款能缓解家庭资 金压力并减少子女的劳动压力, 特别是对农村初中 及以上留守子女的学习成绩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但是, 他的研究还是没有解决“自选择 ” 问题; 而陈 并利用抽样调查的面 欣欣( 2006 ) 采用倍差分析法, 板数据进行研究, 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父母外出 务工 对 子 女 的 学 习 成 绩 有 负 面 的 影 响。 Alan de Brauw & John Giles ( 2004 ) 利用中国陕西、 江苏、 安 徽和河南四个省 52 个村庄的面板数据, 以中国农 村农民获得身份证时间的先后作为工具变量, 来解 研 决迁移机会和农村子女高中升学的内生性问题, 究结果认为, 迁移机会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 高中升学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 他们用线性概率 模型来做固定效应分析, 由于分析升学或辍学与否 这个问题上, 被解释变量是 0 或 1 的二值变量, 用线 171

性概率模型拟合出来的概率就可能是小于 0 或大 于 1 的, 且任何一个解释变量的偏效应都是 不 变 则 的。如果用 Logit 模型 或 Probit 模型来做的话, , 可以克服线性概率模型的缺陷 但需要条件密度函 数的假设前提, 而这个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满 足的。他们的研究最后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而 且他们的研究中的高中升学指的是农村普通高中 升学, 没有涉及中等职业高中的升学情况。 本文通 过倾向得分匹配法, 解决劳动力外出和其子女高中 “自选择” 是否升学的 问题, 对劳动力外出和农村子 女高中升学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为政策制 定者结合劳动力流动的现状理清农村高中教育的 发展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从政策层面创造出有利于 农村高中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 二、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 江苏、 四川、 河北和吉 策研究中心于 2008 年在陕西、 林 5 省所作的农户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首先按照 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以人均工业总 产值作为排序的标准, 分别从东部沿海发达区域 ( 江 苏、 浙江、 山东、 福建、 广东) , 西南地区 (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西藏和广西 ) , 黄土高原地区 ( 山西、 陕 西、 内蒙古) , 北部和中部地区 ( 河北、 河南、 安徽、 湖 北、 湖南、 江西) ,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这五 个大区中抽取了五个省份作为样本省。每个省再等 距随机抽取 5 个县; 每个县随机抽取 2 个乡镇; 每个 乡镇抽取 2 个村, 每个村再抽取若干户, 样本农户基 本上能起到代表全国的作用。从中调选出子女年龄 处于高中教育阶段的所有农户, 合计 118 户作为本研 究的样本。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成员的人口特征, 如性别、 年龄、 政治面貌、 受教育程度等; 子女受教育 情况, 如学龄阶段、 读书的各项费用、 学习成绩等; 家 庭资产和父母的就业情况, 包括家里的耕地面积、 住 房类型, 以及所在乡村的基本特征等相关信息。 本文对外出务工家庭定义为父母中至少一人 在一年中有超过半年的时间在外地务工的农村家 庭。农村家庭子女高中升学是包括进入普通高中、 重点高中、 职业高中以及中等专业学校等。 从父母 外出务工的比例看,样本中有 27% 的农村家庭父 母中至少有一个人外出务工, 其中父亲一人外出就 业的比例为 18. 6% , 母亲一人外出就业的比例为

公共管理

2012 年 第 11 期( 总第 503 期)

5% , 而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比例仅为 3. 4% 。 由此 可见, 父亲外出务工是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主要形 样本中有 47. 5% 的子女 式。从子女升学的状况看, 外出务工组的家庭子女高中 接受高中教育。其中, 升学率为 50% , 而没有外出务工组家庭子女的升学 率则为 53% 。从样本的统计结果来看, 家庭劳动力 外出对子女的高中升学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 三、 研究方法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行为不是随机分配的, 而是 “自选择 ” 家庭 的结果, 因此, 简单比较外出家庭子 女和非外出家庭子女的高中入学的差异并不能准 确地反映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入学的影响。实 际上, 考虑到家庭特征或者父母个人特征等因素, 一 些农村家庭父母可能更倾向于外出务工, 也更愿意投 不控制其他因素影响, 简单地比 资子女教育。因此, 较外出家庭和非外出家庭子女的教育情况, 可能会夸 大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升学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本文把父母是否外 1 } 。子女高中升学 出定义为一个虚拟变量 D i = { 0 , 定义为 Y i 。对任意的一个农村子女就会有两种可 能的高中升学情况, 即父母实际外出务工时的升学 ( Y1i ) 和父母没有外出务工时的升学 ( Y0i ) 。 假设我 们能够想象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在父母没有外出的 为了准确地 情况下子女的高中升学情况。 实际上, 度量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升学的影响, 要比较的是 父母处于外出务工状态下子女的升学情况与父母 没有外出务工状态下子女的升学情况。 遗憾的是, 我们并不能同时观察第二种状态下子女的升学情 用下面这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更能清楚地反映简 况, 单比较所带来的误差。 E ( Y i | D i = 1 ) - E ( Y i | D i = 0 ) = E ( Y1 i | D i = 1 ) - E ( Y0 i | D i = 1 ) + E ( Y0 i | D i = 1 ) - E ( Y0 i | D i = 0 ) E ( · | ·) 表示条件期望。 等式的左边 上式中, 是观察到的外出家庭与非外出家庭子女升学的平 均差异。等式右边的 第 一 项 ( E ( Y1i | D i = 1 ) - E ( Y0i | D i = 1 ) ) 则是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升学情况与外 出务工家庭子女在父母没有外出务工状态下的升 学情况的平均差异, 这是外出务工对子女升学的真


实影响; 右边的第二项 ( E ( Y0i | D i = 1 ) - E ( Y0i | D i = 0 ) ) 则表示外出家庭如果没有外出时子女升学与 没有外出家庭子女升学的差异, 这是选择性误差。 如果选择性误差为正, 也就是说外出家庭子女即使 父母不外 出 也 比 非 外 出 家 庭 子 女 更 倾 向 于 升 学 。 如果简单比较外出家庭与非外出家庭子女的升学 就会夸大了父母外出对子女升学的影响。 相反, 就 会低估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升学的影响 。 如果父母外出务工是随机给定的, 换句话说, 外 出务工不是农户自己选择的结果而是由研究者来决 谁不能外出务工, 这就意味着虚拟变 定谁外出务工, 上述等式中的右边第二 量 Di 与 Yi 相互独立。因此, 项, 即选择性误差, 就为零。在这种情况下, 直接比较 外出务工家庭与非外出务工家庭子女的高中升学情 “自选择” 问题。但是, 在实际研究上, 对 况就不存在 于大多数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来说, 很难进行这种随机 控制试验, 因而随机地让父母外出务工几乎不可能。 为了在非实验数据下准确地衡量父母外出务工对子 “自选择” 女教育的影响, 并解决 问题, 本研究拟采用 在项目评估领域广泛应用的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研究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升学的影响。 鉴于无法观测到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在父母没 有外出状态下的升学情况 ( E ( Y0i | D i = 1 ) ) , 倾向得 分匹配法的基本思想是寻找一个非外出家庭作为 对照组, 但要求这个非外出家庭在家庭特征上和外 出家庭非常相似。 把上述两个非常相似的家庭子 女升学情况进行比较来衡量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 升学的影响。根据 Rosenbaum & Rubin 的最初定义 以及 Blackman 等最新发展,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具体 采用 Logit ( 或者 做法如下: 一是通过变量的选择, Probit) 模型估计倾向得分, 获得农村家庭是否外出 对外出务 务工的倾向性; 二是在共同区域范围内, 工家庭与非外出务工家庭的所有特征进行平衡性 以确保两组家庭特征的相似性; 三是根据倾 检验, 向得分估计的结果, 将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升学情况 和倾向得分相似的非外出务工家庭进行匹配。 为 保证匹配结果的稳健性, 采用三种不同的匹配 方 即 分 层 匹 配 法、 半 径 匹 配 法 以 及 Kernel 匹 配 法, 法 ① 。这些方法在选择对照组时有所不同, 但都要

关于倾向得分匹配的计算程序 、 不同匹配方法的讨论以及 STATA 软件的操作, 限于篇幅未做讨论, 请参考 Becker &

Ichino ( 2002 )

172

2012 年 第 11 期( 总第 503 期)

公共管理

求被选择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处于共同区域范围, 以 保证对于每个外出务工家庭能够找到至少一个相 似的非外出务工家庭作为对照; 四是由于要考虑到 计算匹配结 倾向得分的估计以及共同区域的选择, 。 Kernel 果的标准差并不简单 而对于 匹配法, 解析 式的标准差也不存在。 因此, 本文采用随机重复抽 样的方法估计标准差, 抽样重复次数为 1000 。 四、 模型设定和估计结果分析 1、 外出务工决定模型 为了匹配外出务工家庭与非外出务工家庭, 我 们采用 Logit 模型进行倾向得分的估计。Logit 模型 包括了三类特征变量用于解释父母是否外出务工: 一 是子女特征变量。包括子女升 ( 辍) 学前的学习成 绩, 子女的性别以及子女升( 辍) 学时的年龄; 二是家 户主是否是党员, 父母 庭特征。包括家庭子女总数, 户主的年龄, 是否接受过非农业技术培 的教育年限,
表1 解释变量 子女特征 1 为一般, 2 为好) 子女学习成绩( 0 为不好, 0 为女) 子女性别( 1 为男, 子女年龄( 岁) 家庭特征 0 为无) 是否接受过非农业技术培训( 1 为有, 家庭子女总数( 个) 0 为否) 户主是否党员( 1 为是, 父亲教育年限( 年) 母亲教育年限( 年) 户主年龄( 岁) 家庭人均耕地面积( 亩) 0 为平房) 房屋类型( 1 为楼房, 其他 距乡( 镇) 的距离( 公里) 距县城的距离( 公里) 年份 常数项 样本总数 Pseudo R2 1% 的水平上显著。 注: 、 分别表示 10% 、
* * * *

训, 家庭人均耕地面积以及家庭房屋类型; 三是其他特 征。包括距乡镇和县城的距离以及升( 辍) 学的年份。 表 1 列出了 Logit 模型的估计结果。 模型的拟 Pseudo R2 值为 0. 2113 , 总体显著性水 合度比较好, 平较高。表 2 的结果清楚地表明, 相对于非外出务 工家庭, 外出务工家庭通常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 模型中, 父亲教育程度的系数为正, 而且在 1% 水平 上显著异于零。 同时, 我们发现, 家庭人均耕地面 积的系数为负, 而且至少 10% 水平上显著, 这表明 外出务工家庭平均而言拥有相对较少的人均耕地 面积。因为在我国农村地区, 土地是影响家庭收入 的重要因素, 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农户家庭所预期 的农业收入较少, 也使这些农户家庭有更强的动力 寻求其他的收入来源。 此外, 生男孩的农村家庭更 倾向于外出务工。从村级特征来看, 距离乡镇较近 而距离县城的距离对农 的农户更倾向于外出务工, 民是否外出务工影响不明显。
外出务工家庭( 1 为是; 0 为否) 系数 - 0. 0541 0. 9718 * - 0. 1993 - 0. 0758 0. 4219 0. 2752 0. 3317 0. 0033
* * *

外出务工家庭 Logit 回归结果 标准差 0. 4611 0. 5018 0. 2983 0. 8247 0. 3847 1. 1754 0. 1144 0. 0702 0. 0746 0. 0657 0. 5398 0. 0862 0. 0174 0. 3472 699. 73

- 0. 0408 - 0. 1161 * 0. 0787 - 0. 1522 * 0. 0208 - 0. 0218 44. 77 118 0. 2113

本文的研究结果与赵耀辉对四川省的调查研 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也表明是否外出务工和教育程 度正相关, 而与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负相关。 不同之 173

处在于, 户主年龄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这 个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所用的样本只包括子女 是否升入高中的农村家庭。 这一群体的父母年龄

公共管理

2012 年 第 11 期( 总第 503 期)

相差并不大, 因而对外出务工的影响不明显。 而赵 耀辉( 1997 ) 的样本包括所有年龄段的农村外出务 工人员。 2、 匹配结果的分析 在进行外 出 务 工 家 庭 与 非 外 出 务 工 家 庭 子 女高中入学情况的匹配之前 , 需要对倾向得分的 估计进行平衡性检验 , 以确保外 出 务 工 家 庭 与 非 外出务工家 庭 在 所 有 可 观 察 的 特 征 上 具 有 高 度
表2 最近邻居匹配法 半径匹配法 分层匹配法 Kernel 匹配法 外出家庭 32 31 31 32

相似性 。 根 据 Logit 模 型 的 估 计 结 果 , 外出务工 家庭 与 非 外 出 务 工 家 庭 的 共 同 区 域 范 围 是 { 0. 02 , 0. 89 } 。 在此基础上 , 进一步把共同区域分 对所有 14 个解释变量 为 5 个部分 。 在每个部分 , 进行平衡性检验 , 以确认上述解释变量的平均值 在外出务工家庭与非外出务工家庭之间不存在显 著的差 异 。 检 验 结 果 表 明 倾 向 得 分 满 足 平 衡 性 要求 。

不同匹配方法的估计结果 非外出家庭 19 79 80 79 效应( ATT) 0. 156 0. 221 0. 175 0. 179 标准差 0. 228 0. 132 0. 134 0. 181 t值 0. 686 1. 674 1. 308 0. 989

注: 表中的标准差通过非参数随机重复抽样方法获得, 重复次数为 1000 。 资料来源: 作者自己计算所得。

表 2 给出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估计结 果。 表中第二列和第三列是每种匹配方法所使用的外 出务工家庭与非外出家庭的样本数。 由于个别样 因 本在匹配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匹配对象而被删除, 此, 实际匹配的样本数要小于总样本数。 第四列为 不同匹配方法估计的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升 即在匹配相似家庭情况下, 外出务 学的实际效应, 工家庭子女与非外出务工家庭子女高中升学比例 差异的加权平均值。 第五列和第六列分别为随机 重复抽样获得的估计值的标准差以及相对应的 t 检 实际效应 验值。四种不同的匹配方法的结果显示, 的估计值都为正, 这表明, 外出务工对子女的高中 升学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 平均而言, 外出务工 家庭子女比非外出务工家庭子女高中升学的可能 性要高 15. 6% ~ 22. 1% 。虽然估计的系数都为正, 但是 t 值均比较小。 在 5% 的显著水平下, 不能拒 绝该结果在统计上等于零的假设。 这就意味着, 根 据的样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并没有发现父母外 出务工对子女高中升学造成负面影响。 换句话说, 至少在本文的调查区域内, 父母外出务工并没有像 造成子女的辍学而提前进入 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 劳动力市场。 对于上述结果, 尽管基于现有的信息, 确切的 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现实还是提供了一个可 能的解释。尽管父母外出务工后, 如一部分人所担

由于劳动力转移成本的下降, 子女升学 心的那样, 机会成本的增加, 可能会引起农村高中升学率的下 降, 但是, 与这种负面影响相比, 父母外出务工的收 入效应对子女教育投资的促进作用可能超过外出 务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高中阶段高昂的学 那么和非外出 费是制约农村子女入学的主要原因, 务工家庭相比, 外出就业后农村家庭可能有更强的 经济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 这无疑会有 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可能。 另 外, 尽管劳动力流动性的提高使农村的孩子能有更 但是, 随着劳动力市场 多的机会到城里找到工作, 对熟练技术工和有专业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报酬的 提高, 外出务工家庭会根据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的 经历来调整子女的教育决策, 会有一部分农村子女 选择在初中毕业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而不是辍学 进入劳动力市场。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尽管现有的一些案例研究和媒体的报道反映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的高中升学造成一定程度的 但至少在我们调查的范围内, 农村父母 负面影响, 外出就业并没有降低其子女的高中升学率。 也就 是说, 平均而言, 与非外出务工家庭相比, 外出务工 家庭的子女高中升学比例并没有下降。 同时, 研究 发现, 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子女的 174

2012 年 第 11 期( 总第 503 期)

公共管理

高中升学。 对于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流动人口, 以及越来越 在思考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问 多的流动子女, 政府需要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建立城乡 题上, 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结合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为劳动力流动人口子女的高中升学扫除制度障碍, 积极地消除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才能推动农村高 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1 ) 废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人口子女的教 育歧视, 确保流动人口子女能随父母自由流动, 在 劳动力流入地就地升学。 一方面, 这可以使农村的 学龄儿童拥有更多的教育选择和升学机会; 另一方 面, 能够消除由于人户分离、 就业和家庭生活分离 等给农村家庭子女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保随父 母流动到流入地的农村子女可以融入城市的教育 体系, 保持教育的连贯性。 ( 2 ) 要从制度上完善劳动力市场并维护劳动力 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权益。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有 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
参考文献:

置, 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未来预 期。维护劳动力流动人口的工资权益, 就是确保农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 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 , 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使农村家庭有能力增加对子 女的教育投入, 让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 ( 3 )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高中教育的投入, 在办学条件和师资建设上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继 续完善针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助学体系, 确保农村家 庭不因贫困而辍学。 对于职业教育, 要注重职业教 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针对就业市场需求科学地设 置教学课程, 为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一批有 素质有市场的蓝领工人。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本研究对升学结果的衡量 仅仅局限于是否升学, 而没有对升学的形式, 即普 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具体的区分, 因此, 父母 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升学没有显著影响的研究结 论并不意味着对升学的形式没有任何影响。 这个 问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 1] Alan de Brauw and John Giles. Migrant Opportunity And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Youth In Rural China[ Z] . DepartWilliams College,Working Paper, 2005 ment Of Economics, [ 2]Angrist, J. D. and J. Pischke. Mostly Harmless Econometric: an Empiricist ’s Companion [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 3] Blackman,A. ,B. Lahiri,B. Pizer,M. Rivera Planter,and C. Munoz Pina. Voluntary Reg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xico’ s Clean Industry Program[ 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0 , 60 , ( 3 ) : 182 - 192. [ 4]Liu,Chengfang, Linxiu Zhang and Renfu Luo. Development Challenges,Tuition Barriers,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J] .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 29 , ( 4 ) : 503 - 521. [ 5] Meyerhoefer, Chad and C. J. Chen. The Effect Of Parental Labor Migration On Children’ s Educational Progress In Rural China[ J] . Review of Economic Household, 2010 , 9, ( 3 ) : 379 - 396. [ 6] Rosenbaum,P. R. and D. B. Rubin.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 [ M] . Biometric, 1983 , ( 70 ) : 41 - 55. [ 7] — —来自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调查[J] . 北京: 中国人口科 陈欣欣等 . 父母外出与农村留守子女的学习表现 — 2009 , ( 5) . 学, [ 8] — —基于 5 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 J] . 北京: 管理世界, 胡枫, 李善同 .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 — 2009 , ( 2) . [ 9] — —从儿童辍学原因谈起[J] . 北京: 农业经济问题, 吕开宇等 . 不发达地区父母外出非农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 2006 , ( 4) . [ 10] — —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J] . 武汉: 湖北教育, 2004 , 谭绍怀, 王孝怀 . 挣了票子, 莫误孩子— ( 10 ) . [ 11] “留守孩” J] . 广州: 青年探索, 2003 , ( 4) . 王艳波, 吴新林 . 农村 现象个案调查报告[ [ 12] — —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 J] . 北京: 经济研究, 1997 , ( 2) . 赵耀辉 .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

175

公共管理

2012 年 第 11 期( 总第 503 期)

A Study On Labor Migr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High School In Rural China XIE Beini,LI Yueyun (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how migration of parents affects the high school enrollment of their children, including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high school. As labor migration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significant socialeconomic phenomena in China,the lack of an efficient labor market and the existence of institutional barriers have led to labor migration incomplete: only parents migrate to cities,leaving their children at home and educated without the guildance of parents. Due to the long distance of labor migration,children are seprated with their parents. Whereas middle school completion is mandated by policy in China,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neither compulsory nor heavily subsidized in rural areas. High school tuition can be a substantial share of household annual income and credit constrained families may be unable to enroll children in school. As the supply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deficient,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also the key to enroll in high school. Lacking guidance from their parents will probably further worsen their children’ s education in rural china. But labor migration could increase families’ income,releases the income restraint that faces rural families on educaitonal investments. They could probab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y consuming more informal educational services such as taking extra remediation lessons. This may lead to higher enrollment rates to this point. However,as migration becomes easier,improved migrant opportunities also raise the net return to migrant enployment and the cost opportunity remaiwhich may result in negative effects on high school educational attainment. Considering methodoloning in school, gies,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dopt descriptive methods or case studies,only a few uses econometrics methods to measure effects of labor migration quantitatively. Alan de Brauw and John giles( 2004 ) find a robust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nt opportunity and high school enrollment using exogenous variation across countires in the timing of national identity card distribution with a large panel household and village data set. But his research does not involv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considered to may result in failure in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 Hu Feng and Li Shantong( 2009 ) indicate that migration across province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children’ s academic performance with Ordered Probit Model. But remittance can release the income restraint that faces rural families on educational investments, especiall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and above. Whatever,the self selected bias still exists. Meanwhile Chen Xinxin ( 2009 ) fin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negative affect of migration on school performance with the method of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with a panel data in 2002 and 2006.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ural migrant labor on their children’ s high school enrollment and clear up the selfselected bias between migration and rural students’ high school enrollment, we empirically estimated the impact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a household survey in five provinces in rural China,based on the method of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no evidence that migration of parent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high school enrollment of their children. The increase labor incomes has brought out better effects for rural families to invest on children’ s education rather than letting their children out of school to labor market. And our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expanding subsidies f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china and consummating the financial aid to poor rural families.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d the formal restrictions on Hukou which has caused educational barrier to make sure migrant children could enroll in the high school of migrant city so that they could have more educational choices. Further more, the migrant labor wages should be ensured and the labor market should be completed. Key Words: labor migration; rural education; high school ( 责任编辑: 舟 山) 176



  本文关键词: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高中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93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c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