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03-16 05:03

  本文关键词: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并由此引发了学科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管理模式、教师角色等一系列变革,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本论文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探讨了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重点探讨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与方法,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等等。目的在于系统梳理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技术下的阅读教学,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度。因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一、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学原理——掌握学习法、建构主义、同侪互助教学等,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价值,以及阐述优化传统“面对面”阅读教学过程,以实现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学理。二、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与传统灌输型阅读教学中各要素的差异,揭示了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自主性、交互性、丰富性以及便捷性。三、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模型建构。从分析翻转式阅读教学的要素入手,结合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模型的启示,构建出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模型,并阐释该模型的运行机制。四、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听取中学语文教师对实施翻转课堂的建议,并基于行动研究提出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课前准备策略,如创建教学视频、进行系统设计;学生课前学习策略,如自主获取学习资源,在线游戏化学习等;以及师生课堂互动策略,如甄选课堂主问题,进行微写作等。最后,在总结部分从转变阅读教学理念、进行分层教学、以语用为核心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四个方面说明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出路和走向。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1章 绪论7-14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7-11
  • 1.2 研究的概念界定11-13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3-14
  • 第2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14-22
  • 2.1 翻转课堂的教育学原理14-16
  • 2.2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发挥16-19
  • 2.3 翻转式阅读教学——对传统阅读教学过程的优化19-22
  • 第3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22-31
  • 3.1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自主性22-25
  • 3.2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交互性25-27
  • 3.3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丰富性27-29
  • 3.4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便捷性29-31
  • 第4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模型建构31-44
  • 4.1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要素31-34
  • 4.2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型建构34-38
  • 4.3 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38-44
  • 第5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44-53
  • 5.1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44-47
  • 5.2 教师实施翻转的准备策略47-49
  • 5.3 师生课堂互动策略49-51
  • 5.4 基于访谈的翻转式阅读教学实施建议51-53
  • 结语: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出路及其走向53-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3
  • 后记63-65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情况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周平;曹新庆;;“翻转式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模式[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年Z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航;“翻转式教学”把课堂推向更高境界[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娟;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D];西南大学;2016年

2 曾小辉;悬挂翻转式深翻犁的结构优化与性能试验[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李俊强;翻转式水箱拉丝机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改进[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1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