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17:29
近年来,补习教育扩张的势头愈加迅猛。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和补习机构遍地开花,“有偿家教”不断发展壮大,而在职教师作为特殊群体也参与其中。本研究以中小学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现状、影响及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提出规制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有效措施。具体而言,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对国内外“有偿家教”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等概念作了界定,以此作为展开讨论的理论根基。其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现状进行了考察。本研究以在职教师、辅导机构负责人、家长以及学生为对象进行个案访谈,并实地暗访了部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现场,从师生构成情况、教学情况以及教师生存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同时,通过分析归纳,借鉴前人观点,主要从责任、公平以及秩序等角度,着重分析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从学校教育制度、市场经济观念、教育责任承担、教师需求满足和多方利益共同体结盟五个方面探析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原因。就学校教育制度而言,具体分为学校考试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两方面...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写作框架
2 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现状考察
2.1 “有偿家教”的师生构成情况
2.1.1 “有偿家教”的教师构成情况
2.1.2 “有偿家教”的学生构成情况
2.2 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教学情况
2.2.1 班级构成的主体两分性
2.2.2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2.3 教学方式的传统单一性
2.3 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生存状态
2.3.1 教学地点的隐蔽性
2.3.2 机构规模的灵活性
2.3.3 人员构成的流动性
2.4 “有偿家教”的负面影响
2.4.1 部分地弱化了学校责任
2.4.2 相对地破坏了教育公平
2.4.3 潜在地扰乱了教育秩序
3 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成因寻绎
3.1 学校教育制度异化的结果
3.1.1 学校考试制度的客观存在
3.1.2 学校管理制度的力不从心
3.1.3 学校考试和管理制度所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偏失
3.2 市场经济观念普世的结果
3.2.1 市场经济下催生的家长人力资本投资观念
3.2.2 市场经济催生下的教师优势资本贩卖行为
3.3 教育责任承担社会化的结果
3.3.1 教育责任泛化下的家庭教育责任弱化
3.3.2 家校合作观念支配下的学校教育责任弱化
3.4 教师寻求需要满足的结果
3.4.1 教师人际关系拓展的需要满足
3.4.2 教师攀比从众心理需要的满足
3.5 多方利益共同体结盟捆绑的结果
3.5.1 教师与校外辅导机构的利益结盟
3.5.2 家长与教师利益共同体的结盟
4 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有效规制
4.1 思想观念层面
4.1.1 确立“以人为本”和“以综合素质为本”的基本认知前提
4.1.2 克服工具性和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取向
4.2 教育制度层面
4.2.1 颁布“有偿家教”身份禁令,强化均衡发展保障制度
4.2.2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改进完善学校评价制度
4.3 行为实践层面
4.3.1 加强查处监管力度,营造齐抓共管氛围
4.3.2 提高学校管理成效,强化内部文化建设
4.3.3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锻造教师道德品质
结语 一项远未解决的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访谈提纲
附录2 有关“有偿家教”的问卷调查(教师)
附录3 有关参加“有偿家教”的问卷调査(学生)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与教育公信力刍议[J]. 杨广晖. 中国成人教育. 2018(17)
[2]补课行为的“合法化”路径选择[J]. 方媛. 教学与管理. 2014(28)
[3]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的法律分析[J]. 张俊. 教学与管理. 2013(28)
[4]关于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是”与“非”的思考[J]. 汪丞,程斯辉. 教育科学研究. 2013(05)
[5]论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合理性及约束性[J]. 岳建军. 教育科学. 2012(02)
[6]对“有偿家教”屡禁不止的几点看法[J]. 武兴华. 教学与管理. 2011(04)
[7]课外补习教育的规范化管理[J]. 刘东芝.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2)
[8]教师有偿家教不应立法禁止[J]. 黄道主,岳伟. 中国教育学刊. 2010(10)
[9]禁止“有偿家教”的地方立法思考[J]. 杨旭. 当代教育科学. 2010(08)
[10]对“禁止有偿补课”的理性思考[J]. 熊明川. 教学与管理. 2010(10)
硕士论文
[1]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社会学分析[D]. 完颜锋.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城市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现象研究[D]. 黄邃鸿.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规范化管理的政策研究[D]. 廖作秀.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对“有偿家教”的理性思考[D]. 赵萍.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2181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写作框架
2 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现状考察
2.1 “有偿家教”的师生构成情况
2.1.1 “有偿家教”的教师构成情况
2.1.2 “有偿家教”的学生构成情况
2.2 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教学情况
2.2.1 班级构成的主体两分性
2.2.2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2.3 教学方式的传统单一性
2.3 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生存状态
2.3.1 教学地点的隐蔽性
2.3.2 机构规模的灵活性
2.3.3 人员构成的流动性
2.4 “有偿家教”的负面影响
2.4.1 部分地弱化了学校责任
2.4.2 相对地破坏了教育公平
2.4.3 潜在地扰乱了教育秩序
3 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成因寻绎
3.1 学校教育制度异化的结果
3.1.1 学校考试制度的客观存在
3.1.2 学校管理制度的力不从心
3.1.3 学校考试和管理制度所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偏失
3.2 市场经济观念普世的结果
3.2.1 市场经济下催生的家长人力资本投资观念
3.2.2 市场经济催生下的教师优势资本贩卖行为
3.3 教育责任承担社会化的结果
3.3.1 教育责任泛化下的家庭教育责任弱化
3.3.2 家校合作观念支配下的学校教育责任弱化
3.4 教师寻求需要满足的结果
3.4.1 教师人际关系拓展的需要满足
3.4.2 教师攀比从众心理需要的满足
3.5 多方利益共同体结盟捆绑的结果
3.5.1 教师与校外辅导机构的利益结盟
3.5.2 家长与教师利益共同体的结盟
4 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有效规制
4.1 思想观念层面
4.1.1 确立“以人为本”和“以综合素质为本”的基本认知前提
4.1.2 克服工具性和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取向
4.2 教育制度层面
4.2.1 颁布“有偿家教”身份禁令,强化均衡发展保障制度
4.2.2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改进完善学校评价制度
4.3 行为实践层面
4.3.1 加强查处监管力度,营造齐抓共管氛围
4.3.2 提高学校管理成效,强化内部文化建设
4.3.3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锻造教师道德品质
结语 一项远未解决的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访谈提纲
附录2 有关“有偿家教”的问卷调查(教师)
附录3 有关参加“有偿家教”的问卷调査(学生)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与教育公信力刍议[J]. 杨广晖. 中国成人教育. 2018(17)
[2]补课行为的“合法化”路径选择[J]. 方媛. 教学与管理. 2014(28)
[3]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的法律分析[J]. 张俊. 教学与管理. 2013(28)
[4]关于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是”与“非”的思考[J]. 汪丞,程斯辉. 教育科学研究. 2013(05)
[5]论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合理性及约束性[J]. 岳建军. 教育科学. 2012(02)
[6]对“有偿家教”屡禁不止的几点看法[J]. 武兴华. 教学与管理. 2011(04)
[7]课外补习教育的规范化管理[J]. 刘东芝.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2)
[8]教师有偿家教不应立法禁止[J]. 黄道主,岳伟. 中国教育学刊. 2010(10)
[9]禁止“有偿家教”的地方立法思考[J]. 杨旭. 当代教育科学. 2010(08)
[10]对“禁止有偿补课”的理性思考[J]. 熊明川. 教学与管理. 2010(10)
硕士论文
[1]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社会学分析[D]. 完颜锋.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城市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现象研究[D]. 黄邃鸿.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规范化管理的政策研究[D]. 廖作秀.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对“有偿家教”的理性思考[D]. 赵萍.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2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15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