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数字化时代非遗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播——以乐昌花鼓戏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3 07:49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更好地在数字化时代传播非遗音乐,是现今传统音乐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中广东地区的乐昌花鼓戏入手,关注基础教育阶段非遗音乐的主要发展状况,发现非遗音乐的主要特点,提供非遗音乐适应现代社会的可行性方法,以期为非遗音乐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2020,(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数字化时代非遗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播——以乐昌花鼓戏为例


如何看待音乐课程

音乐类,家长,传统音乐


通过对传统音乐传播的调查研究发现,家长更倾向于选择让孩子学习西洋乐器(图1)。虽然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时的积极性较高,能够积极参加校外或者校内的各种音乐培训课程,并且接受传统器乐以及民间歌曲的学习,但由于文化课压力增大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放弃了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在家庭教育上,传统音乐的欣赏比重严重不足,家长更倾向于选择西洋乐器,让孩子通过聆听西方音乐放松身心。而学校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硬件条件设施不够完善,也没有过多地重视音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以及教学文化底蕴,在社会中也缺乏关于传统音乐的宣传活动。花鼓戏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图2 学校创设的传统音乐学习环境

传统音乐,学习环境,学校


图1 家长更愿意选择的音乐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几乎一半的学校在音乐学习环境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好的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图2)。而学校是传播传统音乐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播美育和德育文化教育理念的重要机构,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传播传统音乐的条件之一。在这样的传统音乐传播困境中,广东地区就需要以乐昌花鼓戏为非遗传统音乐的突破口,找到传统音乐改革创新的方法,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音乐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J]. 罗洁.  黄河之声. 2019(14)
[2]新体系视阈下小学音乐开放式课堂教学探析[J]. 薛霞.  北方音乐. 2019(15)
[3]构建以民族性为基础的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思考[J]. 杨璐溶.  黄河之声. 2018(13)
[4]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J]. 宋彦斌.  艺术评鉴. 2018(07)
[5]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J]. 张毅.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1)
[6]数字化音乐传播初探[J]. 茅中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04)



本文编号:3473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73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