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翻转课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它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传统教育中存在以下不足:实验教学开展不足;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评价方式重视结果。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入中国,运用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展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课上讲授、课下作业模式的一种颠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前学生进行自定节奏的自主学习,课堂上是学生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本研究论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理论构建由翻转课堂、相关支持系统和理论基础构成。第三部分是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包括翻转课堂应用现状和翻转课堂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试测和实测收集数据,运用spss20.0进行信、效度分析,得出α信度系数和KMO值,综合碎石图、旋转成分矩阵、解释总方差和线性相关分析,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第四部分是翻转课堂应用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第五部分是翻转课堂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第六部分是翻转课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包含翻转课堂实验班的化学成绩对比分析和对实施翻转课堂教师的访谈。第七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和反思。本研究结论:(一)、翻转课堂应用现状明晰:翻转课堂应用现状调查问卷的整体均值为3.870分,α信度系数是0.851,KMO值是0.826。三个维度落实情况:课前阶段课后阶段课中阶段。人口学背景差异分析得出结论:性别在应用现状调查中不存在差异;不同班级在课前阶段和课后阶段没有表现出差异,但是在课中阶段存在差异。(二)、翻转课堂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明确:翻转课堂对三维目标落实调查问卷的整体均值4.017分,α信度系数是0.886,KMO值是0.887。三维目标落实情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人口学背景差异分析得出结论:性别和不同班级在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中都不存在差异。(三)、翻转课堂实验班化学成绩对比鲜明:翻转课堂提高了班级的平均分;翻转课堂提高了班级的及格率;翻转课堂提高了班级的最高分。
【关键词】:翻转课堂 化学教学 实践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23
- 1.1 研究背景14-16
- 1.1.1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14-15
- 1.1.2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15-16
- 1.1.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1
- 1.3.1 研究内容19-20
- 1.3.2 研究方法20-21
- 1.4 研究思路与意义21-23
- 1.4.1 研究思路21-22
- 1.4.2 研究意义22-23
- 第二章 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构建23-35
- 2.1 翻转课堂23-26
- 2.1.1 翻转课堂的概念23
- 2.1.2 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征23-24
- 2.1.3 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24-26
- 2.2 翻转课堂的相关支持系统26-31
- 2.2.1 微课程26
- 2.2.2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26-29
- 2.2.3 网络学习平台29-30
- 2.2.4 课堂进阶作业30-31
- 2.3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31-35
- 2.3.1 学习金字塔理论32
-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32-33
-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3-34
- 2.3.4 掌握学习理论34
- 2.3.5 数字化学习理论34-35
- 第三章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35-39
-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35
- 3.1.1 翻转课堂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35
- 3.1.2 翻转课堂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问卷35
- 3.2 调查问卷的实施35-39
- 3.2.1 调查问卷的试测35-37
- 3.2.2 调查问卷的实测37-39
- 第四章 翻转课堂应用现状的分析39-51
- 4.1 整体状况39-41
- 4.2 各维度状况41-47
- 4.2.1 课前阶段41-43
- 4.2.2 课中阶段43-45
- 4.2.3 课后阶段45-47
- 4.3 线性相关分析47-48
- 4.4 人口学背景差异检验48-51
- 4.4.1 性别48-49
- 4.4.2 班级49-51
- 第五章 翻转课堂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分析51-62
- 5.1 整体状况51-52
- 5.2 各维度状况52-57
- 5.2.1 知识与技能52-54
- 5.2.2 过程与方法54-56
- 5.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6-57
- 5.3 线性相关分析57-58
- 5.4 人口学背景差异检验58-62
- 5.4.1 性别58-60
- 5.4.2 班级60-62
- 第六章 翻转课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62-73
- 6.1 实验的目的和对象62
- 6.1.1 实验的目的62
- 6.1.2 实验的对象62
- 6.2 实验方法62
- 6.3 实验的工具62-63
- 6.3.1 学生测试试卷62-63
- 6.3.2 教师访谈提纲63
- 6.4 实验流程63
- 6.5 翻转课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63-70
- 6.6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70-73
- 6.6.1 学生化学成绩分析70-71
- 6.6.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71-73
- 第七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73-79
- 7.1 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结论73-75
- 7.1.1 翻转课堂应用现状明晰73-74
- 7.1.2 翻转课堂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明确74-75
- 7.1.3 翻转课堂实验班化学成绩对比鲜明75
- 7.2 翻转课堂的实施建议75-78
- 7.2.1 精心准备,构建外部条件75-76
- 7.2.2 多元评价,过程结果并重76
- 7.2.3 加强实验,培养实验能力76-77
- 7.2.4 甄别内容,提高教学效率77
- 7.2.5 组建团队,实现资源共享77
- 7.2.6 坚持反思,加快本土进程77-78
- 7.3 研究反思78-79
- 参考文献79-82
- 附录82-98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98-99
- 致谢99-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大立;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哲学素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牛晚扬;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与实施[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海向梅;略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的界定和评价[J];社科纵横;2000年05期
4 曹伴好;以创造态度对待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11期
5 高振林;谈教学效果的回顾[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年08期
6 李妍;吕士杰;张巍;王丽华;;教学效果反馈对青年教员搞好教学的重要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年04期
7 夏骏;教学信息的隐性损失[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马凤龙;教学艺术的特征及功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肖新玲;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金春兰;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一)[J];黑龙江教育;200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仁爱;;结合视障学生特点搞好推拿课教学[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任伟;马进;;有效教学:案例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王顺辉;邹洁;;浅谈高校交互式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5 刘晓辉;单岩;;交互性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研究[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6 陈志华;;“教学化”及其三种境界[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7 姜红;;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8 李佃文;;让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浅谈农村多媒体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9 王鹏;;浅谈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10 李玉梅;;上好一堂政治课[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樟树市临江初中 杨少龙;重视例题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N];宜春日报;2010年
2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徐海艳;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度”的把握[N];学知报;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鲍丰彩 周炜 本报记者 叶辉;解读浙江大学“教学优先”新政[N];光明日报;2011年
4 凯里市旁海中学 潘昌敏;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N];贵州民族报;2013年
5 刘新奇;新教师如何克服组织教材能力低的障碍[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敢 峰;阅读《中学写作教学新探》[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吕森林;多媒体教学 从重效应走向重效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勉县二中 成显军;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N];安康日报;2007年
9 渤海大学高职学院 汪洪斌;反串教学非利弊之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王升 赵双玉;教学艺术使教师职业更加美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青;语文学科中“属对”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华;插图在延吉市北山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3 李银实;高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钟庭;幼儿园婴班绘本教学现状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娟;榆林市第一中学语文“271”教学模式现状调g敕治鯷D];延边大学;2015年
6 熊辉;湖北省独立学院篮球课程改革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高蒙;技术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开好课的教学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蔡莎莎;从动态系统理论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显、隐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任慧;中小学IWBS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隋娇;孙永河语文教学风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2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72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