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有效衔接
本文关键词: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有效衔接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化教学,即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较系统化,特别是针对理工科学生的教学内容更为全面,更为深入。中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思维方法导致大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塔里木大学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经验提出从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实现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二者的有效衔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中学物理 大学物理 衔接 思维方式 模块
【基金】: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我校农科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探索(TDGJ1516)
【分类号】:G633.7;O4-4
【正文快照】: 一、前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运动规律和运动规律之间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物理除了可以给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路;浅谈学好大学物理的体会[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年02期
2 孙学明;帮助学生学好基础课——大学物理[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靳霞;大学物理方法论教学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4期
4 夏桂珍,王继东;大学物理实验中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张晓宏,李琦,尹增谦;大学物理考试改革的意义及实践[J];现代物理知识;2002年04期
6 顾牡,吴於人,陈铭南,羊亚平,毛骏健;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7 赵纯;关于大学物理考试改革的探索——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1期
8 阎守胜;祝贺北京大学物理系建系90周年[J];物理;2003年10期
9 张之翔;纪念北京大学物理系成立九十周年[J];物理;2003年10期
10 胡亚联,张昱;大学物理创新教育与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平;赵雪丹;黄筱玲;邱宏;丁红胜;李书民;;《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教材体系与内容的研究[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解光勇;施卫;马德明;屈光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解光勇;施卫;;大学物理实验“疑问式”教学模式设计[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孟桂菊;杨昌权;黄文利;;新世纪大学物理教育改革的探讨[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郑殊;马春利;;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讨和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敬仕超;周志坚;陈希明;;认真实施“大学物理基本要求”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俱海浪;李宝河;黄英群;;大学物理实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潘林峰;程衍富;;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瞿鸿飞;;关于设立“南京大学物理系大航核技术专业奖学金”的介绍[A];PGNAA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于磊;王金良;张时声;;对“文科大学物理”教学的不断探索[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文;微信支持下大学物理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6年
2 张礼;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王成;网络环境下大学物理自主学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彬;从教育衔接层面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物理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洪莉;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叶兆宁;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应用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周云;大学物理辅导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齐东平;探究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常建宇;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邓从杰;大学物理实验学习与教学方法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1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82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