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文关键词:关于内蒙古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秀山,石碧华;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J];教学与研究;2000年10期
2 钱勇;;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广阔[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丽文,金浩,李晓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2 车承军,黄红,王祖华,宋轶夫,甘曦之;对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3 练绪宁;周建龙;;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期
4 胥嘉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倒U型发展理论的应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碧玉;流域经济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用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4年
3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新智;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珊;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峰;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织春;关于内蒙古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贺湘焱;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地缘经济合作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艳丽;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兵;基于“点—轴系统”的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麦买提·乌斯曼;构建区域刑法 预防中亚跨国毒品犯罪[D];新疆大学;2007年
8 何六生;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美英;张鹤达;;基于博弈论的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7期
2 吴颖蕾;;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交流[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3 郭若艺;;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4 ;山东半岛将建成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2期
5 贾敬全;卓翔芝;戴凤礼;;淮北市在淮海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及区域经济合作拓展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何智娟;;中国与南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SWOT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02期
7 陈坤明;;试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路径——以广西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8 薛敬孝;马明;;世纪之交的天津与区域经济合作[J];国际经贸研究;1998年01期
9 孟夏;王霞;;APEC经济增长新战略探析[J];亚太经济;2011年04期
10 曹向杰;;区域经济合作与整合发展思路——以凉山州与周边市州为例[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在斗;;加强中国新疆与韩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长春;;中国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动力及趋势[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戴卫平;;论黔西南民族自治州参与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指向[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4 潘艳;;WTO体制下两岸四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法律选择[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张锦冬;;加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邱房贵;;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7 钟启泉;;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 加快中越陆路口岸建设[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永忠;;论国家发展权及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实现[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炳汝;;无锡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与策略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建中;万鹏;;中日韩三国会计趋同之经济因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余志华;[N];抚州日报;2008年
2 武险峰 首席记者 马桂敏;[N];牡丹江日报;2008年
3 记者 陈程;[N];哈尔滨日报;2009年
4 杨芳;[N];国际商报;2009年
5 ;[N];民营经济报;2009年
6 黄建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本报记者 周建亮 本报通讯员 王民官;[N];青岛日报;2009年
8 记者 傅小冰;[N];中国质量报;2009年
9 记者 白德斌 张鹤;[N];甘肃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郝薇;[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陈其钢;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崔颖;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姜周;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武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霜华;10+3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
8 李建民;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运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吕康银;区域开放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娜;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袁群华;CEPA架构下泛珠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与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王小林;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06年
4 卡丽娜·卡德尔汗;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模式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5 于志远;WTO体制下的区域贸易协定[D];吉林大学;2006年
6 耿志刚;大连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汪大正;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陈艳梅;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李晓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组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王斌;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兴起及其动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内蒙古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4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9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