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无忧论文 >

农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基于污染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研究,农业管

发布时间:2015-02-02 17:3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内外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面源污染物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业施用的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排放粪便中的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据报道,农业面源污染在我国各类环境污染中的比重在30%-60%之间。国务院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农业减排是全国各地―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在治理环境污染时不能忽视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对顺利完成农业污染减排任务,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极为重要。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热量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重庆市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已付出了较高的生态环境代价。目前,重庆市水质不断恶化,尤其是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水质颇受关注,除此以外,其他自然资源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这将会影响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报道,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面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水环境负荷总量有很大的贡献[1],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研究表明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化肥与有机肥施用[3]。由此可知,重庆市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负荷较严重。可见,要实现―健康重庆、平安重庆目标和加快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就要锐减农业污染物入河量。本论文将自然地理学、土壤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知识相结合,初步计算重庆市农业污染物入河量,引入―污染足迹概念,构建有机物(COD)和总氮(TN)污染模型,并对有机物(COD)、总氮面源污染物的环境压力作出定量评价。本文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深化―污染足迹理论概念,拓展其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指导重庆市农业生产,为有效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物、总氮、磷等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抑制水质恶化,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为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1.2 农业污染研究综述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从农业污染源看,林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此,在研究农业污染时,可以忽略不计林业造成的污染。本研究主要综述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状况。化肥和农药是农作物增产保产的保障,一直以来,种植业的高产出依赖于化肥和农药投入,而过度追求产量,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不断增长,过剩的化肥农药随雨水进入水环境,恶化水质,影响人类用水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种植业污染的危害。关于种植业污染,在国外关注的焦点是径流作用引起的农田氮磷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Nash的研究认为由于径流作用对土壤的侵蚀和土壤的淋溶作用导致的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径流总氮流失量的78.1 %~82.2 %和98.8 %~99.4 %[4]。在国内,石峰等[5]开展了滇池流域滇池东岸某示范区大棚种植区面源污染模拟工作,估算大棚种植区的污染负荷。郭华明等[6]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云南滇池流域西芹种植区的地下水环境氮素污染情况。赵冬等[7]以太湖地区稻田为例,系统分析了氮素损失量、水稻产量和施氮量三者关系。
…………


2 农业污染物入河量现状分析


2.1 农业污染危害
农业污染物很多,种植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总氮、总磷、钾和农药;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COD)、总氮、总磷、铜、锌;水产养殖业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COD) 、总氮和总磷。从农业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看,农业有机污染物(COD)、总氮、总磷和农药的影响程度很高,尤其是对水环境的影响最明显。农业污染危害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土壤,破坏土壤成份,杀伤土壤微生物,危及土壤生态安全。土壤生态安全一旦受到破坏,将会牵连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农业污染物进入水体,改变水质成份,恶化水质,危及人类用水安全,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三是危及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向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农作物产品。在农作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的施用,部分化肥和农业残留在农作物产品,尤其是蔬菜瓜果,人们食用残留化肥和农药的蔬菜瓜果,会引起食物中毒,威胁生命安全。综上所述,农业污染对人和环境影响深远,开展农业污染防控工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


2.2 重庆市农业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农业生产压力大。重庆市农业污染成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自然条件方面看,一是耕地面积少,耕地承载压力大。目前重庆市人均耕地不足0.06 公顷,低于全国人均 0.09 公顷的水平。二是地形地貌的影响,重庆市耕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顺坡种植、开荒种植导致水土流失,农业污染物随流失的水土进入水环境。从农业生产结构方面看,结构不够合理。种植业比例逐步下降,养殖业(畜禽养殖业、水产业)快速发展。从政府部门看,在以―GDP为核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下,重经济、轻环境、重眼前、轻长远的发展观念未完全改变。从农民自身看,农民文化水平低,较缺乏生态环境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只关注产量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种植业增产依托化肥高投入。
……….


3 重庆市农业污染足迹计算.........18
3.1 重庆市水环境容量计算....18
3.1.1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简述....18
3.1.2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分析....19
3.2 重庆市农业污染足迹计算与分析....19
3.3 重庆市农业污染足迹计算结果分析........21
3.4 重庆市农业污染足迹空间分析........22
3.5 重庆市各区县农业污染足迹评价....25
4 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定量评估......28
4.1 重庆市最大农业污染足迹分析........28
4.2 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核算与分析....28
4.3 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分析........30
4.4 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验证........31
4.5 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驱动力分析....32
5 重庆市农业污染对策分析.........35
5.1 开展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35
5.2 发展生态农业....35
5.3 建立农业防污缓冲带........36
5.4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37
5.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37
5.6 加强畜禽养殖业管理........38


5 重庆市农业污染对策分析


5.1 开展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农业环境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重庆市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匹配较好,但受复杂的地形地貌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匮乏,农业资源环境矛盾凸显。要实现重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开展农业资源保护保护工作。农业资源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当前,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部分区县还缺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没有建立机构的区县应该结合工作加快建设步伐,适应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快农业环保立法。农业环境区域性广阔,牵涉的问题复杂而特殊,需要有自身的针对性强的环境保护法规,用来实行具体的调整。重庆市农村广阔,农业人口多,在各行各业中所占空间和人口都是第一位。在重庆市的环境保护中,农业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农业保护工作,一方面可以起到改善重庆市农村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一些能反映农业特殊性的、针对性强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鉴此,重庆市应该加快农业环境保护立法步伐,尽快编制出台重庆市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

农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基于污染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研究,农业管


……….


结论


由于重庆市强烈的农业活动干扰是引起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计算重庆市农业污染物入河量,借用“污染足迹”模型并计算农业污染足迹,构建农业污染压力模型,对重庆市农业污染进行定量化、综合化和空间化评价,探讨人类农业活动对水环境影响程度。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 重庆市农业有机污染物(COD)入河量为 87882.712 吨。其中,畜禽养殖业 COD 入河量为 85061.510 吨,占入河总量的 96.79%;水产养殖业 COD 入河量为 2821.202 吨,占入河总量的 3.21%。重庆农业有机污染物 COD 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空间上,渝东南区和渝东北区的区县农业 COD 入河量较低,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县农业 COD 入河量较高。
(2) 重庆市农业污染物总氮(TN)入河量为 27 972 吨。其中,种植业总氮入河量为22089吨,占入河总量的78.97%;畜禽养殖业5528吨,占入河总量的19.76%;水产养殖业 355 吨,占入河总量的 1.27%。重庆农业污染物总氮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空间上,都市功能区和渝东南区的区县农业 TN 入河量较低,城市发展新区较高。
(3) 重庆市农业污染物总磷(TP)入河量为 3409.252 吨。其中,种植业污染物TP 入河量为 2178.04 吨,占入河总量的 63.87%;畜禽养殖业污染物 TP 入河量为 1163.650 吨,占入河总量的 34.13%;水产养殖业污染物 TP 入河量为 67.562吨,占入河总量的 2.00%。重庆农业污染物 TP 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空间上,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南区的区县总磷(TP)入河量较低,渝东北区的区县较高。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2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2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