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实现动因
本文关键词:因果关系: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实现动因
【摘要】:作为我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上的一项创举,保辜制度以因果关系作为实现刑事和解的动因,来引导行为人积极救助被害人,实现自身的悔过,从而修复被其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纵观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保辜制度以其特有的"刑事和解"功能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然保辜制度的刑事因果关系认定存在诸多局限,随着西方当代刑法理念东渐以及医疗与科技的迅捷发展,保辜制度于清末修律时被立法者废除,但这并不意味着保辜制度自身蕴含的合理成分也被否弃。文中针对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构造予以剖析,并尝试着构建现代借鉴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的架构。
【作者单位】: 《人民公安报》浙江站;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保辜制度 刑事和解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研究”(10YTC820162)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纵观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保辜制度以其蕴含的“刑事和解”功能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保辜制度虽不能完全等同于当代的刑事和解制度,但设计理念与制度功能无不蕴含“刑事和解”功能。以因果关系认定为刑事和解的动力机制,保辜制度引导犯罪行为人积极救助被害人,实现自身的悔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涛;中国古代保辜制度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陈鹏飞;中国古代保辜制度初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刘高勇;李燕;;论唐代保辜制度的完善及其立法借鉴[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荣飞;;我国古代保辜制度消亡之探因[J];理论月刊;2007年06期
5 崔璨;;论保辜制度的历史局限性[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刘涛;;论秦汉时期的保辜制度[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唐义红;王甜;;论唐代保辜制度[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刘晓梅;;中国古代保辜制度考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只培琳;;我国古代保辜制度及其立法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3期
10 张叶航;陈冠兵;;从宋朝马宗元救父一案看保辜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君;论中国古代的保辜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园园;保辜制度特性分析及现代影响[D];烟台大学;2009年
3 宋玉成;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罗欢平;论保辜制度:从刑法角度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5 陈超;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华;保辜制度功能现代运用的可行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7 刘淳萍;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李阳;明代保辜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朱运涛;中国古代保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王芳;保辜制度对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启示[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0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10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