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治思维下的“老赖现象”探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3:08

  本文关键词:法治思维下的“老赖现象”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老赖现象 诚信价值观 法治思维 契约精神 信用制度


【摘要】:"老赖现象"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常见现象,也是法律无法有效解决的一个难题。"老赖现象"的普遍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利益,是对法律以及道德底线的一种挑战。通过分析发现,"老赖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社会诚信价值观的缺失;二是人们法治思维的欠缺;三是契约精神的匮乏。在社会主义法治下,要有效解决"老赖现象",必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诚信价值观;培养人们的法治思维,强化法治观念;弘扬契约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老赖现象 诚信价值观 法治思维 契约精神 信用制度
【分类号】:D920.0;D64
【正文快照】: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老赖现象”依旧层出不穷。为推动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2015年7月21日最高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并于2015年7月22日起执行。规定强调:限制“老赖”人员进行高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经录;;培育契约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J];河北学刊;2008年05期

2 崔晓岗;张秦;;基于契约精神的公务员激励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3 曾哲;;契约精神漫谈[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4期

4 彭晓芸;;“规则革命”需重申契约精神[J];中国民商;2013年04期

5 宁团红;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契约精神[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李步云,肖海军;契约精神与宪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3期

7 林修果;;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契约精神[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淼;;契约精神与税收筹划的合理界限[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9 韦伟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下的契约精神[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10 贺团卫;;浅析法治背景下的契约精神[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满春;;论传统社会的契约文化及其现代化改造[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辑)[C];2012年

2 屈茂辉;;契约的妥协精神与政治文明建设[A];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中求;契约精神比资金、技术和科学管理更重要[N];中国保险报;2009年

2 ;还是要尊重契约精神[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刘众;以契约精神树国际形象[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闫泓萧;浅谈契约精神对市场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影响[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李后强;时代呼唤契约精神[N];光明日报;2012年

6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田立;尤须重建契约精神[N];上海证券报;2012年

7 江雪;用“契约精神”留住客户[N];中国企业报;2013年

8 王攀;“承诺22万只给8千”违背契约精神[N];检察日报;2013年

9 本报评论员;追索村组债权,,申张契约精神[N];东莞日报;2014年

10 皇甫世俊;尊重宪法是最大的契约精神[N];银川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昌;契约观视角的税收筹划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泳钧;法治社会下中学生契约精神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方博;法治社会下的契约精神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小军;契约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余爰缘;契约精神探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朱建满;论契约伦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吕洁;论契约精神下的民权刑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胡世博;论我国宪政进程中契约精神的缺失及其建构[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候林;明清徽州商事契约精神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陈康康;高校与学生不完全契约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邢天添;论公共财政的契约精神[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26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126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3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