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中比附制度的思想渊源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法律中比附制度的思想渊源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附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在中国传统法律实践中存续几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弥补了立法的不足,还在于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支撑。首先,我国古代主流思想家对法律局限性有充分的认知,这是比附制度的认识论基础。其次,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浸润的古代司法官,他们长期接受共同的、严格的教育,儒家思想中的"刑罚中"思想以及"经权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因此,当"法无正条"时,司法官往往运用比附的技术"反经达权""行权有道",实现"刑罚中"的司法目标。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基金】:2015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5YJC820018)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清末,在《大清新刑律》的制定过程中,比附制度的保留还是删除成为激烈争论的问题之一。其间,法律大臣沈家本写了《断罪无正条》的文章,从先秦典籍《尚书》《周礼》等到传统史书《汉书》《后汉书》《晋书》等,再到传世法典《唐律疏议》《大明律》和《大清律》,考证比附援引的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延军;杜海英;;论农本经济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高忆;;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影响[J];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05期
3 张维;;中国传统法律之特权保护的政治批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唐丽玮;;名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元概念[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5 王晓峰;;试析中国传统法律刑事化之成因——从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之角度切入[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2期
6 邹丽龙;;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对现今民众法治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7 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批判[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8 李笑囡;;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比较[J];祖国;2013年04期
9 郭成伟,孟庆超;论“天道”观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J];政法论坛;2003年05期
10 董长春;氏族社会与中国传统法律[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摘要)[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2 刘金子;李聪;;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海关法治现状——法治型海关建设的反思与前瞻[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3 丁志;;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中国人权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曹伟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张元章;中国特色法制应注重亲情和道义[N];珠海特区报;2007年
4 曾宪义 中国人民大学;会通中西 兴盛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黄震;认真地对待香港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副编审 强乃社;中国传统法律的特征[N];新农村商报;2012年
7 孙笑侠;中国法的“形”与“神”[N];法制日报;2000年
8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清末民初以日为师的中国法律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张鸿浩;“厌讼息争”还是“依法办事”[N];人民法院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康宇;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对当代司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曹建军;中国传统法律的近代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钱镜伊;法律与伦理——中国传统法律与中国传统伦理[D];新疆大学;2010年
5 张旋;中国古代“法”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昕烨;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7 张宇;论中国传统法律精神中的民本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陈小洁;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判例及其现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3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