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无讼观念
本文关键词:宋词中的无讼观念 出处:《天中学刊》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私有制的深化及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人好讼、健讼之风日渐盛行。然而,无讼作为儒家所倡导的主要诉讼观念,仍被当时的士大夫奉为圭臬。这从士大夫所做之词中可窥一斑。在交游唱和之间,"刑清讼简"成为士大夫为官所追求的目标,"少讼多闲"亦成为官员生活的常态。民间所尚的"好讼之风"与士大夫所秉的"无讼之愿"在宋代相悖并存,究其根本原因实是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发展不平衡所致。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and private ownership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he prosperity of the litigiosity, disputatiousness th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wind. However, the main concept of litigation non litigation as advocated by Confucianism, still look up to as the standard time of the literati. This is done from the literati of the word can peep some. In the responsory between criminal litigation in Qing literati "became the official target pursued," little more leisure suit has become the official norm of life. What is the folk "like the wind" and literati what "no litigation may coexist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by two yuan.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博士研究生重点项目(XZYJS2014020)
【分类号】:I207.23;D929
【正文快照】: 随着私有制的深化、社会结构的变革及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人好讼、健讼之风日渐盛行,诸如“兴讼”“嚣讼”“健讼”等词语在宋代的史料中俯拾皆是。至迟在宋仁宗之后,随着经济利益多元化纷呈,民间善讼之风已初露端倪。及至宋室播迁江左,长江流域的经济愈加发展,江南民间田土、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敏;无讼价值取向的再认识及反思[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2 冯燕;;无讼思想的文学阐释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徐进;孔子“无讼”辨正[J];齐鲁学刊;1984年04期
4 程宗璋;中国传统社会“无讼观”再认识[J];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03期
5 杨云霞;吴昀国;;孔子“无讼”思想在晋商中的影响及其启示[J];孔子研究;2010年01期
6 刘志峰;“无讼”理想及其对现代法律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袁晋敏;吴媚;;传统法律文化价值取向之一——无讼[J];读书文摘;2014年12期
8 郑玉敏;无讼与中国法律文化[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3期
9 程宗璋;再识中国传统社会“无讼观”[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8年03期
10 冯霞;中国人“厌讼”心理的历史分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穆美琼;;刍议“无讼”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李毅;;古代无讼思想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卫欢;;孔子“无讼”说新解[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扬凡;为创建“无讼社区”叫好[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安海涛;无讼社区:寻获社会和谐最大公约数[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储白珊;和谐幸福:源于无讼的力量[N];福建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林雯 人民法院报记者 安海涛;无讼社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路径[N];厦门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安海涛;厦门:以“无讼社区”根治“诉讼爆炸”[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郭桂花 江海苹 通讯员 杨长平;构建无讼瑞景 打造幸福家园[N];厦门日报;2012年
7 记者 照宁;建言促进“无讼社区”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3年
8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艳风;虚幻的“国人无讼”图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何勤华;讼,追求无讼:注重调解与和谐的东方精神(下篇)[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安海涛 张南日;“无讼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厦门样本[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娟娟;“无讼”的理由及其逻辑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任广峻;儒家“无讼”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岭梓;论无讼[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4 辛以春;孔子“无讼”解[D];苏州大学;2007年
5 冯光;论无讼法文化及其当代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姜梅;中国传统无讼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戚平;论儒家的“无讼”思想[D];新疆大学;2012年
8 范本腾;论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
9 孙利;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现时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顾一鸣;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2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4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