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清代藏区纠纷案件的处理程序——以藏族习惯法为范围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12-28 13:35

  本文关键词:清代藏区纠纷案件的处理程序——以藏族习惯法为范围的考察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藏区 纠纷处理程序 习惯法


【摘要】:经过了千年司法实践,到清朝时,藏区纠纷处理程序规范日趋完善,总体上形成了包括起诉、调解、审判、执行在内的纠纷解决程序和制度。处理程序的多重规范性和强制力,裁决主体的权威性,以及调解和经济赔偿的运用,都是其中的亮点。纠纷处理程序规范的实施,不仅便利纠纷解决,促进了清代藏区秩序稳定,而且对于当前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处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互动关系,也有所启示。
[Abstract]: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procedures for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dures in Tibetan areas we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andardized. In general, disputes settlement procedures and systems including prosecution, mediation, trial and enforcement were formed. The multi - standard and coercive force of the process, the authority of the adjudicator, and the use of mediation and economic compensation are all the highligh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dures of dispute settlement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ut also promotes the order stability of Tibetan areas in the Qing Dynasty. It also enlightens us how to deal with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law and customary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le by law.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青年项目“清王朝涉藏重大案件处理程序研究”(项目编号:14CFX057) 中国法学会2013年度部级课题“清朝涉藏民刑案件研究”(项目编号:CLS(2013)C89)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9;D920.4
【正文快照】: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在藏区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相当丰富的法律规范,具体表现在藏族习惯法、藏区成文法和王朝制定法三个层面,尤以传统习惯法最为丰富。早在吐蕃王朝之前,青藏高原各部落中,习惯法规则便初步形成。吐蕃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通过习惯法来保持与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峰;论藏族部落的赔偿制度[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陈柏萍;藏族传统司法制度初探[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何宏光;李远行;;中国社会语境下关系网的发生、运作和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贾莉莉;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李改维;李蒙;;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以陕西党家村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10 王云飞;李庆连;;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秩序的确立——从农民法律意识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甘超英;;“三农”问题的若干宪法观察与思考[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文必正;;中国特色产业集群关系营销的理论探索[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敬尧;;农村政策运行中的乡村干部暗行为分析——以Y乡为观察对象[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9 李晖;;农村养老的制度演绎与惯性生存[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陈立旭;;地域文化与浙商合作精神[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继忠;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t,

本文编号:1346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46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