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神权法思想的源起、发展与演变
本文关键词: 神权法思想 天命 天罚 天人感应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始于夏商两朝所宣扬的的神权法思想以及西周时期周公旦提出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众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中儒家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先富后教、德刑结合,反对轻罪重罚、族刑诛连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有较大贡献。神权法思想也开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儒家所倡导的重民轻神的主张,发展到汉朝时期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给君主至尊无上的地位和实施统治提供理论依据,使得神权法思想为随后形成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所吸收,长期起着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作用。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legal thought of China began with the thought of theocratic law propagated by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and Zhou Gongdan's thought of "matching the days with virtue", "respecting morality and protecting the people", "punishing people by virtue", etc.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great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any important schools of thought and many thinkers and politicians emerged. Among them, Confucianism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oral education, advocat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given first to the rich, combine morality with punishment, and oppose heavy punishment for misdemeanours. The thought of clan punishment and punishment i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The thought of theocratic law has also begun to decline. Instead, it has been advocated by the Confucianists that the people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the people and the gods should be disregarded. In the Han Dynasty, Dong Zhongshu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overeign supremac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 by "the feeling of Heaven and Man", which made the thought of theocratic law absorbed by the feudal orthodox legal thought which formed later.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an important spiritual pillar role.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融入现代法治文明研究”(项目编号:12XB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浅谈人性论对先秦法律思想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杨惠梅;;老子法律思想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3 郝佩韦;宋朝刑法特点论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王晓岭;;中西法律文化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3期
5 吴惠;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1期
6 李文俊;试析梁启超的人格平等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7 胡卫萍,吴人骥;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探微[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昆;;先秦与古希腊的人治和法治思想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9 周娟娟;王前坤;;论《文子》的法律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10 吴美云;;论韩非的法治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亚妮;;儒家法律思想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3 张玉清;;“阴阳”一个带着行程的动态创造,阴了又阳——用新理念重新认知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张继良;中共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米俊魁;大学章程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玉琳;维新派法律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许光县;清代物权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小刚;韩非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刘冬梅;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彦强(王强);犯罪成立罪量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秦波;唐代陵墓石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10 蒋忠华;论儒家的生物多样性智慧[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现与思想传承[D];烟台大学;2010年
3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亮;农村妇女继承权的救济与保障[D];西北大学;2011年
5 方健;论刑事领域中的容隐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霍星辰;中国古代耻辱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汉伟;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现代启示[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谢文伍;韩非子法治思想研究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赵海青;东汉后期重法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璐;朱熹法律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峰,汤威,林高连 ,赵一蔚;信仰之于法律——略谈神权法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李晓霞;;夏、商、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的演进[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3 张国妮;;论周公旦对夏商神权法思想的改进[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于逸生;夏、商、周三代神权法思想嬗变[J];求是学刊;1997年01期
5 冉飞,韦丹;论神权法思想对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影响[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赵江涛;;略论殷商神权法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阿依古丽;;法律与神权——浅析夏商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J];社科纵横;2008年06期
8 赵玉环;;神权法思想的演变[J];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9 孙静蕊;;从《诗经》看殷周之际神权法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胡卫萍,吴人骥;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探微[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1511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1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