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田皮交易契约研究
本文关键词: 明清时期 田皮 田骨 “一田二主”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清时期,田皮交易是土地买卖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各级官府对其态度却有很大的差异。在分析明清时期契约中"一田二主"的表现形态并厘清其中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可得出结论,朝廷正式法典从未对田皮交易作出过调整,省级官府出于税收和社会稳定的考量,反复调整有关田皮交易的法律规范,逐步从默认转到禁止;同时,田皮交易在基层官府的放任和支持下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而且基层官府通过授权乡村基层组织的方式实现了对田皮交易的参与和监管。各级官府对田皮交易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中国古代国家制定法与民间习惯法之间的关系,作为国家正式制度的制定法常常需要让位于非正式制度的民间习惯法,这也是明清时期田皮交易非常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ianpi transaction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land sale, but the attitude of the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was very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pression of "one farmland and two owners" in the contrac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clarifying the leg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official court code has never made any adjustments to the trade of farmland, and the provincial authorities, for reasons of tax and social stability, have repeatedly adjusted the legal norms relating to the transaction of farmland and gradually transferred from acquiescence to prohibi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laissez-faire and support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the Tianpi transaction has been in a very active state. Moreover,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has realized the particip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Tianpi transaction by empowering the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owards the Tianpi transaction have been realized. It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law and the folk customary law in ancient China. As a state formal system, the formulation law often needs to give way to the informal system of folk customary law. This is als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rade is very prosperou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研究”(NCET-12-063)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法律问题研究”(2012WZD12)
【分类号】:K248;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江太新;明清时期土地股份所有制萌生及其对地权的分割[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3期
2 慈鸿飞;;民国江南永佃制新探[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胡开忠;;试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若干途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李相森;;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会社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10 赵克生;明代私阉之禁[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胜兰;于凤瑞;;农民财产权收入的土地财产权结构新探——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8 许继清;曹坤梓;;黄泛平原“水域古城”类型与特色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伯山;;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现U,
本文编号:1520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