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与美利坚共和国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 美国宪法 独立宣言 共和主义 党争 宪法变革 出处:《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独立宣言》昭示了殖民地和英帝国"分离"的正当性,但并不必然包括现实的建国方案,这一重任要由1787年美国宪法来完成。后者要在继承《独立宣言》政治理想的前提下,完成关利坚共和国的初步构建。制宪者通过从"分离"到"统一"的政治议程转换、总统制与权力制衡等机制设置,以及完政理念的刷新,为共和主义传统注入新的因素与活力。在此基础上,1787年美国宪法得以走出《独立宣言》,并为后来的宪政变革留下遗产。
[Abstract]: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demonstrat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lonies from the British Empire, but does not necessarily include a realistic plan fo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is important task is to be completed b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1787. The latter, on the premise of inheriting the political ideals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o complete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lijian Republic. The constitutors set up the mechanism from "separation" to "unification", the presidential system and the checks and balances of power, as well as the renewal of the political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able to walk ou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1787 and leave a legacy for the later constitutional chang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71.2;DD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J];史学集刊;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周军华;杨红伟;;论美国国会预算权的运作过程及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孔刚;大众传媒在美国外交中的角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8 马俊峰;;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9 李娉;;列奥·施特劳斯对韦伯事实与价值分野方法论的批判[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5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7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陶楠;吕屏;;由美国视听工业“自律”演进的历程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经济意义[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9 梁红光;联邦制理念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汤U喎,
本文编号:1521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2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