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保辜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保辜制度 切入点:伤害案件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保辜制度从西周时期就开始出现,经过秦汉发展到了唐宋时期逐渐成熟,明清又进一步发展,内涵进一步丰富。这种制度由于能够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对今天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设有着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system began to appear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developed to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eveloped further,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was further enriched. It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oday.
【作者单位】: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分类号】:D929;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伟俊;;我国古代保辜法律制度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2 刘晓梅;;中国古代保辜制度考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志鹏;;没收财产刑废止论——从历史考察到现实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谢晖;社会有序:法律调整的正当目的[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3 王宏治;清末修刑律的再认识[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4 赵承寿;论政治文明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左世泽;;防卫限度的历史演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岳丽;;法律如何使女性成为弱势——以强奸罪为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7 曲玉萍;;正当防卫制度新探[J];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钱广福;;浅谈清朝末年刑法的现代化历程[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9 李永伟;唐代“保辜制度”解读二则[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伍操;;赦免制度的历史存在及其现实合理性刍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瑞;;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对民国初年刑事立法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陈金涛;军事刑法特殊性的价值与范畴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维新;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5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杜雪晶;中国非刑罚化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勋;南京国民政府监狱行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夜;社区服务令系统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尹腾飞;浅析刑法中的“致人死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图雅;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凌卉;嫖宿幼女罪的疑难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熊文琦;部分死刑废除后的自由刑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薛红芹;犯罪被害人过错的刑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侯怀超;伦理学视野下的性犯罪[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顾小琼;发展与困顿: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杨文艳;刑事政策体系的建构及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春晨;;伤害案件自诉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农村;1997年09期
2 林昭润;;人身伤害案件中医疗风险介入的因果关系分析——刘某、郭某故意伤害他人致死的案例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5期
3 叶新火;不明坠物砸伤人 巨额损失谁承担[J];江淮法治;2002年12期
4 张婧;;一纸协议酿悲剧[J];农村科学实验;2001年04期
5 江国华;;审判的社会效果寓于其法律效果之中[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王淑萍,张卫兵;一起酒店健康伤害案件的法律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年01期
7 伊春;;日本株式会社岛野与侵权者庭下调解——寻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J];中国自行车;2007年12期
8 宁杰;;制度结构视野中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以英美差异为参照[J];福建法学;2009年02期
9 陶涛;中国古代保辜制度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刘晓梅;;中国古代保辜制度考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的民主法治思想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实现归依[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2 张耀辉;;浅述办理民商案件应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袁承东;;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方强;;关于法制建设水平之管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范群;;董必武法治思想与践行公平正义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张军;;法律“自由区”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7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谈司法如何应对民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8 张员娇;胡伟;;董必武群众路线司法观的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印大双;;论法哲学视野下的司法审判[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10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崔光同;情法并重[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金 红;对出现介入因素的伤害案件如何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张俊鹏;许霆案改判是对法律效果的修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王舜毕;无证焊工遭伤残 雇人不当责难免[N];中国船舶报;2008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周建军 青岛大学 董桂武;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厘清概念再谈关系[N];检察日报;2009年
6 王立明邋张兆利;毒树结出苦涩果[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田雨;明年要继续开展这项活动并取得更好社会效果[N];人民日报;2006年
8 于伟 作者系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N];温州日报;2007年
9 法学博士 张俊鹏;许霆案改判:社会效果对法律效果的修正[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宋鱼水;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N];法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欢平;论保辜制度:从刑法角度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2 王园园;保辜制度特性分析及现代影响[D];烟台大学;2009年
3 宋玉成;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罗瑜;和谐语境下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探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何博;法律不能承受之重[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任志蕊;论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7 王柳方;司法中的社会学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刘港;论唐代前中期宽松死刑制度[D];湘潭大学;2006年
9 林本昌;论中国封建法律视角中的孝[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闫祖年;藏族“赔命金”习俗惯制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586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8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