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唐律盗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03:33

  本文选题:唐律疏议 切入点: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成文法典,《唐律疏议》被视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之作,对同时代的亚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对唐代法律进行学习、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盗罪是我国最古老的犯罪之一,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西周时就已经对“盗”行为进行惩罚。自春秋时起,零星的习惯法逐渐演变为系统的成文法。《法经》更是首次以法律条文的方式确定了盗罪的内容。经秦、汉、晋、隋历代的发展,唐代立法者在吸收前朝各代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对盗罪的概念与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立法技术方面,唐代立法者采用比附的方式对性质上相近的犯罪行为进行区分,并以刑罚加、减等的方式对同一种犯罪行为的不同罪状进行调整,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体现“罪刑相当”。这既反映出唐代法律在立法方面的高度法典化,又体现了唐代立法者立法技术的高超。唐代相对完整且系统的盗罪体系被后世宋、元、明、清各代所承袭。因此,以《唐律疏议》为载体研究唐代立法者对“盗”行为的惩治,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As the oldest existing written code in China, the Tang Law was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which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other Asian countries of the same era.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ang Dynasty law was carried out. The value of the study is self-evident. Theft is one of the oldest crime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ft" has been punished since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Sporadic customary law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systematic statutory law.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crime of theft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legal provis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in, Han, Jin and Sui dynasties, the legislators of the Tang Dynasty absorbed th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f the previous dynasties.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at that time,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the crime of theft were explained in detail. In the aspect of legislative technology, the legislator of Tang Dynasty used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to distinguish the criminal acts of similar nature, and added the penalty. The way of reducing the grade adjusts the different counts of the same kind of crime, and as far as possible reflects "the crime and punishment are equal".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high degree of legaliz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law in the aspect of legislat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fact that the law of the Tang Dynasty is highly codified. The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crime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 was inherited by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later generations. Therefore, the author studied the punishment of "theft" by the legislators in the Tang Dynasty. For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海;;《唐律疏议》的同义词谱系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1期

2 李东春;;封建伦理法的代表之作《唐律疏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盛辉辉;;《唐律疏议》中军事资产保护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4 盛辉辉;;《唐律疏议》中军事资产保护问题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肖海英;吴青山;;从《唐律疏议》看唐代法律与宗教的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立民;;《唐律疏议》与犯罪学[J];犯罪研究;2012年03期

7 张中秋;;为什么说《唐律疏议》是一部优秀的法典[J];政法论坛;2013年03期

8 董兴华;;浅论《唐律疏议》中官员犯罪方面的规定[J];黑龙江史志;2013年15期

9 付萍;;浅谈《唐律疏议》对皇权的维护[J];黑龙江史志;2013年15期

10 崔文印;;博采众长 详而不滥——《唐律疏议》[J];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秀兰;党丽敏;;论原始宗教对中国法的影响——以《唐律》为研究对象[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2 冯卓慧;;从“耳后大秦珠”到《唐律疏议》——罗马法对唐代契约法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3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立民;《唐律疏议》:法律与历史的结合[N];文汇报;2006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崔永东;《唐律疏议》中的司法理念[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何勤华;为保护法律文化遗产大声疾呼[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何勤华邋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为中国法律文化遗产保护大声疾呼[N];法制日报;2007年

5 骆锦勇;法官的道德坚守[N];法制日报;2014年

6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何勤华;尊老爱幼恤废怜疾:人伦思想的法律表述[N];法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何蕾;唐代文人与法律[D];复旦大学;2008年

3 周峰;西夏文《亥年新法·第三》译释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4 冯红;唐代刑法原则考论[D];河北大学;2010年

5 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珍;《唐律疏议》文献学价值新探[D];安徽大学;2010年

2 张莹;《唐律疏议》“皆”、“各”字例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海云;礼与《唐律疏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玉龙;《唐律疏议》的特权法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贾文娟;思想与制度的法律书写—唐代经济类判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刘国庆;《唐律疏议》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探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梁相博;唐代惩治受贿性质犯罪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李伟凯;《唐律疏议》惩贪条文考述[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9 王露爽;《唐律疏议》官吏贪污贿赂性质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李娟;唐代复仇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6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86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