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司法的几点误读
本文选题:司法 切入点:美国 出处:《理论视野》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公众对美国司法的认知存在诸多误读。其中最为核心的误读就是错误地把联邦的实践当作美国本身。在此影响下,公众自然也就将美国联邦法官高素质与终身制等同于美国法官整体的精英化。此外,作为公众对美国司法认知重要来源的法治剧,其提供的信息也不甚精确。在法治剧中"频繁出镜"的陪审团,在现实中已是"日薄西山"。在诸多误读的共同影响下,公众往往认为,美国司法体系享有极高的威信,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厘清这些误读对正确认识美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public perception of American justice in our country. The most important misreading is to mistake the federal practice as the United States itself. Under this influence, The public naturally equates the high quality and lifetime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judges with the overall excellence of American judges. In addition, the rule of law drama, which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public's judicial no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formation it provides is also imprecise. Jurors who appear frequently in rule of law dramas are already "dying" in reality. Under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many misinterpretations, the public often thinks that the American judicial system enjoys great prestige. In fact, the opposite is true. Clarifying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correctl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华;;经济犯罪案件中证据的收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李训虎;;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5 陈邦达;;论刑事诉讼中亟需关注的司法鉴定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友好;;激情过后的冷思考——《漂移的证据法》简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范慧慧;何延鹏;;论刑事审判的集中审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王丽芬;;鉴定人制度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 冯俊伟;;论事实认定科学化[J];研究生法学;2008年05期
10 张雪纯,葛琳;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以影片《十二怒汉》为分析文本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冉杰;德性法律论证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苏敏华;“罗马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郭光东;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张晓薇;民事诉权滥用规制论[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仇恒秀;我国检察机关司法鉴定之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7 范新福;论如何构建我国量刑程序[D];南昌大学;2010年
8 冯新;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吴sピ,
本文编号:1594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9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