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律修辞方法对构建法治意识形态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21 05:57

  本文选题:法治 切入点:法律方法 出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Legal rhetoric refers to the thinking activity of seeking the key words for persua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legal method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layout of the article. Because the legal rhetoric mainly means "taking the law as the rhetoric" to carry on the persuasion. As a result, the property of ideology of rule of law is obvious. As long as people "regard law as rhetoric" in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then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law has the right to speak. Convincing is the goal, so it can not be rigidly based on logical inference or one-sided subdued by power. The legal rhetoric method is based on the formal rule of law, and attached to the method of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ideology,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y of the rule of law is mainly to rectify the shortcomings of one-sided power thinking or substantive thinking. In the case of excessive rhetoric of power politics, the persuasion method of "taking law as rhetoric" is advocate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of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基金】:“2011计划”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库尔特·M.桑德斯;程朝阳;;作为修辞之法律,作为论证之修辞[J];法律方法;2010年00期

2 詹姆斯·博伊德·怀特;程朝阳;;作为修辞之法律,作为法律之修辞:文化和社群生活之艺术[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3 季卫东;;中国的传统法律思维模式[J];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01期

4 李晟;;法治的边陲[J];清华法学;2008年03期

5 陈金钊;;把法律作为修辞——法治时代的思维特征[J];求是学刊;2012年03期

6 鲍宗豪;赵晓红;;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社会秩序重建[J];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7 王永贵;;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精髓及其现实意义——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J];学术界;2014年04期

8 刘思达;;中国法律的形状[J];中外法学;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敏;;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周忠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阶段对农业发展的引领[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3 杨海;;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研究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于秀艳;;我国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法律制度的建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蒯正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的思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王金山;董学文;;文学与“意识形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宋友文;;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武陵学刊;2011年06期

8 张修良;;思维方式与意识形态之关系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马莉;李海峰;;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观的存在论维度与特性[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赵崇璧;;重复的三种诗学功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平;;生态危机的后马克思主义诊断路径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2 孟君;;集体记忆的多副面孔——论“文革”的电影城市空间形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蒋春华;;部门法本质问题的价值取向分析路径探析——兼论环境法的本质[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燕敏;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与嬗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杨英月;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融;俄语话语单位及其普遍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房宁;历史的复现,文明的延续[D];西北大学;2011年

8 安晓东;大众传媒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9 庞彬;生态学和生态无政府主义[D];河南大学;2011年

10 任亚男;主流意识形态的缝合功能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昌宇;;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文化阻滞力[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2 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赵旭东;;理性看待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J];法学家;2007年06期

4 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年02期

5 刘思达;;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历史与反思[J];法律和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何永军;;中国治理刑讯逼供六十年的经验[J];法律和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侯猛;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政法治理方式——基层政法委员会制度个案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谭世贵;李建波;;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J];时代法学;2007年04期

9 戴维·麦克莱伦;林进平;;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九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6期

10 刘思达;;法律职业的政治命运[J];交大法学;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贾焕银 重庆大学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美国俄勒冈大学 大卫·弗兰克;[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任远;[N];学习时报;2011年

4 方工;[N];学习时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照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树立6种法治意识[J];中国司法;2000年07期

2 张琼华,李春光;论民族地区的法治意识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聂志平,傅琼;法治意识与依法行政[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07期

4 肖海军;论法治意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雷秋明;杨芳兰;;浅议共产党员法治意识的培养[J];党的建设;2001年04期

6 刘博;略论公民的法治意识及其提高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吴高庆;论法治意识与法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8 ;南京市民民主法治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张建让;论企业家的法治意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方世南;增强各级政府法治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军;;法治意识与依法治国[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杨勇;;贵州发挥后发优势的法治环境探析[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兰英;增强法治意识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N];兰州日报;2013年

2 刘锦昊;国旗早升晚降是法治意识的体现[N];河南法制报;2014年

3 记者 周昆;强化法治意识 推进依法治理[N];雅安日报;2014年

4 天羽;增强法治意识 坚持依法办事[N];大同日报;2014年

5 记者 杨柳青;强化法治意识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N];湖南日报;2014年

6 总局副局长 周昊旬;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推进企业依法治理[N];北大荒日报;2014年

7 邓也;会前学法有益于树立法治意识[N];四川日报;2012年

8 记者 冀天福 通讯员 杨巍;提高法治意识 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N];人民法院报;2014年

9 赵纯利 山东省青岛市司法局副局长;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 进一步提升农民法治意识[N];农民日报;2014年

10 王卫明 董瑞强;公民要有法治意识[N];江西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慧;转型期国民法治意识问题论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进华;法治意识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陈红伍;论我国现代法治意识及其培育[D];云南大学;2010年

4 何宁丽;法治意识现状之初探[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鑫;中国民众法治意识强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陆长庆;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发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7 李晓莉;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张建华;村民自治进程中法治意识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杨倩;当代高中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谢耿;我国农民民主法治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2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42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