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权利与权力的冲突与合作——以“大日子”涉诉信访为观察点

发布时间:2018-03-21 13:15

  本文选题:信访制度 切入点:信访者 出处:《社会中的法理》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引言(一)问题的缘起在我国古代,有不少政治家和思想家认识到民众的力量,提出重民思想,一些开明的君主也很注意广开言路,设置受理民众申诉的机构。从尧时期的"谤木"、"善旌"开始,到西周时期的"路鼓"、"肺石"制度,再到秦代的"公车府"、唐代的"匦使院"、宋代的"门下省",直至明清时期的"察言司"、"通政使司",这些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我们当下所提及的"信访"的职能。可见,在我国历史上,"信访"由来已久,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many politicians and thinkers recognized the strength of the people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valuing the people. Some enlightened monarchs also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opening up the road. Setting up institutions to receive complaints from the public. From the "blasphemy" and "sparkle" of Yao's period, to the "Lu Drum" and "Lung Stone" system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n to the "bus office" of the Qin Dynasty, the "special envoy court"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gate province" of the Song Dynasty, until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department of insp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se institutions are to varying degrees responsible for the functions of "letters and visits" that we are referring to at present.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letter and vis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experienced a tortuous process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63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友;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柳岳武;;南京国民政府看守所制度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5 周霄;小议社会组织分类——从韦伯到帕森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陈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失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8 汪浩;李媛媛;;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温州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9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丁德光;陆林;;旅游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冯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科层治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蔡斌;我国林权抵押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7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茵茵;;关于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2 王海琴;;信访与过度信访[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耿艳娥;;出谋献策谈信访[J];秘书之友;2006年07期

4 王伟;;法理语境下的信访制度浅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1期

5 陈继清;;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6期

6 谢卓妍;;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7 莫光财;夏超;;试论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11期

8 毕然;;浅议现行信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措施[J];经济师;2009年09期

9 王会智;刘新君;;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对策[J];理论参考;2010年08期

10 陈于平;;我国的信访制度及其完善[J];理论探索;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法学思想看人民法院涉讼信访问题的理性求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麻新平;;董必武人民司法观与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李连江;;信访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杜楠;;浅析现阶段信访制度的完善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肖萍;;信访制度的价值及其实现[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田文利;;信访制度的定性分析和机构设置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娜;;党群关系视阈下的信访制度[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束锦;;民意诉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信访”视角的探讨[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卫城;涂文丰;;作为“空间安全阀”的规划信访研究——以深圳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明安;信访制度及其解决争议的机制应该创新[N];法制日报;2004年

2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 王耀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N];经济日报;2008年

3 福建省光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崇泰;完善信访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代表报;2010年

4 苟玉娟 任岩璐;耀州区完善信访制度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N];铜川日报;2010年

5 刘武俊;构建和谐社会呼唤信访制度创新[N];中国社会报;2004年

6 杨长青 马鸿儒;落实信访制度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N];民族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田生;信访制度走到十字路口[N];西部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章涌;强化权力是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N];湘声报;2005年

9 王雪莲;信访制度法制化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驻京记者 朱婧;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和机制[N];中国水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悦良;信访制度法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叶笑云;平衡视阈下的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柳莉;以色列北部边界与阿以和谈:冲突与合作的博弈[D];外交学院;2004年

5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李微;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9 丁卫;乡村法治的政法逻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友连;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其拉;我国信访制度的法律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尹达;论信访制度的功能、挑战及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3 付新红;党的信访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薄存东;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出路[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云雷;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学勇;谈现行信访制度的改革[D];山东大学;2010年

7 许英姿;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信访制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丁

本文编号:1644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44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