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仪式的法律在场
本文选题:仪式 切入点:生命周期仪式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生命周期仪式是与个人生命周期有关的重要转折点举行的仪式,其对人类生活影响深远。生命周期仪式具有的功能性、形式性、社会性让法律的在场成为可能和必要。法律在考虑到群体接受度、合法性、合公序良俗等标准后,通过立法的事先在场方式和对仪式参加人救济的事后在场方式予以介入。法律的具象事后在场可描述为对生命周期仪式过程的破坏、对参加生命周期仪式的阻碍、对生命周期仪式物的毁坏几种情形。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国家法律的大传统和作为生命周期仪式的小传统两者良性互动,谋求两者的共生共融才是现代法治的发展方向。
[Abstract]:Life-cycle rituals are ceremonies held at important turning points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life cycle, which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human life. Life cycle rituals are functional and formal, Sociality makes it possible and necessary for the law to be present. After considering the criteria of group acceptance, legitimacy,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The concrete presence of the law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rocess of the life cycle ritual, and the hindrance to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service of the life cycl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s the great tradition of national law and the small tradition of life cycle ritual, it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rule of law to seek the symbiosis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wo.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09CF024) 辽宁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冷传莉;;民法上人格物的确立及其保护[J];法学;2007年07期
2 赵玉;江游;;民法中“民”的诠释[J];当代法学;2012年06期
3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4 田华;;仪式中的象征符号——读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汪又菊;;仪式与生存逻辑——从人类学角度解读《红楼梦》中贾府祭祖仪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4 经素;;中国人的“缘”:一种文化心理学视野下的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潘崇;张兰英;;1933年庄士敦的儒学演讲及其对儒学的认知[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朱体正;;冠名权概念解析[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8 方潇;;跪还是不跪:人权的一个身体姿态史考察——以中国法律史为主要视野[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9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李莲;;全球化背景下佤族社会文化的变迁——魔巴与佤族传统文化[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8 罗国辉;邵雍;;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的纪念活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张密珍;;历史的演绎与延伸:乡村民俗事象中的仪式与象征[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白洁;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常鹏翱;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刘晓纯;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李巧玲;再论精神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王建民;;维克多·特纳与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写在《象征之林》中文版出版之际[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曙东;;政策生命 周期论析[J];政策;1994年03期
2 赵瑞雪;如何超越“总裁生命周期”理论[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2期
3 苏国强;;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命文化周期探构[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10年02期
4 李玮;;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社会责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吴俊江;;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关系研究[J];世纪桥;2011年13期
6 纪国涛;黎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视角分析[J];理论界;2006年03期
7 王书坚;任职生命周期与国企经营管理队伍建设[J];人民论坛;2003年07期
8 尤建新,王书坚,濮津;生命周期理论与国企用人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中国老年人生命周期调查与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04期
10 王来宾;;基于生命周期的NGO领导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康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业生命周期[A];“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郭伟祥;刘光复;刘志峰;黄海鸿;;可持续发展新战略:绿色生命周期工程[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战彦领;周敏;;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王寓辰;张金隆;卢新元;陈艳;;全生命周期下IT项目风险识别研究[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晓红;曹裕;;基于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以深圳等五城市为样本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柴效武;;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售房养老模式中的运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7 任均云;;企业创新的源动力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陈晓红;曹裕;;基于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以深圳等五城市为样本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钱士茹;;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与机理——基于战略、能力与生命周期视角的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蒽;黄群慧;;企业生命周期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向明;浅议旅游生命周期[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何闺湘;生命周期基金 产品设计有特色[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编译 陈畅;管理数据生命周期 防止信息失窃[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4 张明;延展基低药生命周期[N];医药经济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阎建芳;家具采购应引入全生命周期理念[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4年
6 樊晓熙;员工的价值生命周期[N];组织人事报;2004年
7 唐剑锋;延长企业家生命周期[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生命周期基金推翻新三座大山[N];证券时报;2006年
9 林晟;美国生命周期基金面临挑战[N];证券时报;2006年
10 张国光;延长企业家生命周期[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全怀周;企业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丁士海;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品牌生命周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晓丹;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杰民;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保红;基于标准生命周期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洋;河北省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2 陈洪波;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玉立;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孙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生存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5 孙启新;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企业支撑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涛;数字资源生命周期测度与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7 朱姝;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8 何璨;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社会资本演进探析[D];西南大学;2014年
9 李村;中国国内服装品牌生命周期研究之初探[D];东华大学;2006年
10 赵勇;基于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2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7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