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数字技术时代我国版权保护的刑事路径思考--以美国版权犯罪立法的转型为参照

发布时间:2018-03-27 18:00

  本文选题:版权 切入点:盗版 出处:以美国版权犯罪立法的转型为参照


【摘要】:版权犯罪刑事责任条款跟随盗版的变化而发展,随着盗版从模拟技术时代进化到数字技术时代,美国的版权犯罪刑事责任体系也完成了转型,进入了规制数字技术时代版权犯罪的初级阶段。其转型根源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在文化产业的直接推动下进行的,并且紧跟盗版变化的轨迹,体现出版权犯罪立法的基本规律。在数字技术时代,我国也面临着规制侵权个人困难、打击盗版平台无力、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行为无所适从的难题。我国的版权犯罪立法可以在有限借鉴美国标准的基础上走中国化道路,既然版权犯罪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通过平台来规制个人的方案都不可行,那么未来应当更加注重对平台版权保护技术的保护。
[Abstract]:The criminal liability clause of copyright crime develops with the change of piracy. With the evolution of piracy from the analogue technology era to the digital technology era, the criminal liability system of copyright 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so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It has entered the primary stage of regulating copyright crime i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era. Its transformation is roo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direct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closely follows the track of piracy change. In the age of digital technology, our country is also faced with personal difficulties in regulating infringement, and the platform for cracking down on piracy is powerless. In the face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constantly changing technological acts, China's copyright crime legislation can take the road of loc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limited reference to American standards. Since copyright crime has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However, it is not feasible to regulate individual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rough the platform,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美国版权犯罪刑事责任研究”(项目编号:2017JJ026)的成果
【分类号】:D971.2;DD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艳;;数字技术时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困局与突围[J];理论界;2013年12期

2 徐聪颖;;论网络环境下作品商业价值的实现——兼评数字技术措施的经济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祁建;;迈向数字化时代[J];中国商界;2001年05期

4 ;辽宁(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03期

5 高鹏,李辉婕,封玫;数字技术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孙英伟;;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私人复制行为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廖传;;出版业须积极应对数字技术的到来[J];共产党员;2008年13期

8 龙燕燕,王乐;论数字技术对版权法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彭冬莲;;论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J];图书馆;2006年04期

10 曾小波;;信息化呼唤法制环境[J];上海人大月刊;199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丹元;徐文明;;多元语境中电影数字技术的美学与文化反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3 王琴;;信息和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之探讨[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会军;;数字技术、观念、制作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黄静涛;;细节决定成败——基于数字技术的档案仿真复制工作经验谈[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张会军;;数字技术、观念、制作的思考[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王中华;;数字技术在奶牛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系统设计[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兴亮;付蓉;;艺术地融入:简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影响(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朱觉;;多声道数字立体声录音制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10 惠恭健;;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及影响——基于电影《卧虎藏龙》的分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韬;企业应重视运用数字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王雪梅;数字技术让电影更具魅力[N];楚雄日报(汉);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婧姝;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契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记者 何建昆;西安数字技术学院跨入万人民办高校行列[N];科技日报;2009年

5 薛韬;企业应重视运用数字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光明网记者 张薇;数字技术变革带来哪些观影新体验[N];光明日报;2014年

7 埃森哲大中华区化工业总裁 王祖欣;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转型[N];中国化工报;2014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期待引进深圳前沿数字技术[N];深圳特区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魏晓薇;数字技术“可怕”但能应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黄晓军邋通讯员 欧介中;农村数字电影走进凤凰山村苗寨[N];团结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杰;数字技术语境中电子音乐声音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晨;论数字技术催化下的电影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婕;相片与数字技术对架上绘画的影响[D];上海大学;2015年

3 文海良;数字技术与流行音乐生产的关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靳东;低成本立体电影三维影像合成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叶;数字技术在舞台艺术中的创新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6 李南南;电影数字化的特效与合成方法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7 段晶晶;数字技术在儿童互动绘本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美薇;自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在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蒙达;基于数字技术的嘉绒藏族传统聚落及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李鸿祥;数字技术对定格动画视觉特征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2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72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