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方法论与民事立法
本文选题:整体主义 切入点:个人主义 出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在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存在着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值论与方法论。虽然个人主义方法在私法中处于基础地位,但社会现实的嬗变,使整体主义方法对民事立法的影响越发深远。整体主义方法论在民事立法的实体考量中具体表现为抽象人格的具体化、社会利益的考量、私人自治的限制、社会连带责任的再度勃兴等,而在民事立法的规范设置中必然涉及到民法与公法之间如何接轨、民法典与民事特别法之间如何衔接及民法典内部如何设计规范等问题。虽然学界已在民事立法中开始运用整体主义方法论,但现行民法无论在实体考量抑或规范设置上均存在不少缺憾。
[Abstract]:There are two different theories of value and methodology on how to deal with personal and social relations. The methodology of holism in the substantive consideration of civil legislation is embodied in the concretization of abstract personality, the consideration of social interests, and the restriction of private autonomy. The social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ies flourish again, but in the civil legislation norm setting inevitably involves how to connect the civil law and the public law. How to link up between civil code and special civil law and how to design norms within civil code, etc. Although scholars have begun to use holistic methodology in civil legisla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efects in the current civil law, both in substantive consideration and in the setting of norms.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分类号】:D913.01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 陈耀东 杨雅婷;我国民事立法的发展及前瞻[N];天津日报;2008年
2 何苗;民事习惯不应在立法中缺失[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整理 王丽丽;几起几落:民事立法终于走出“围城”[N];检察日报;2012年
4 王利明;民事立法:当务之急是制定民法典[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5 葛云松;非营利组织的民事立法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2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民事立法的开放之变[N];法制日报;2007年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人肉搜索”案暴露出民事立法之不足[N];检察日报;2008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利明;民事立法与民法学研究展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 邓杰;浅析流质契约之禁止[N];新疆法制报(汉);2013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 王利明;重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铁军;论中国民事立法的观念变革[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德龙;中国近现代继承习惯与继承立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刘晶;自然之债的类型化及边缘化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3 李莹;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中的地位与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杨显滨;论胎儿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D];扬州大学;2011年
5 李敏;论我国船舶油污民事立法的完善[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6 光梦颖;个人信息民事立法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刘曼;论民事立法中国家利益的定位[D];暨南大学;2011年
8 徐欣彦;论信用权及其民事立法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4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7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