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特色法治自信如何可行——基于法治自信两个维度相契合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03 21:58

  本文选题:演化 切入点:建构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坚定对中国特色法治进程的自信乃是"三个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自信意味着对法律既不"自卑"也不"自负"。在法律运行的实践当中,要求法律兼具历史性维度和普遍性维度,把自主性和正义感两个自信的要素有机整合起来。然而,无论是历史主义对于法律演化的强调,还是建构主义对于法律原则的强调,都仅仅片面地强调了其中的某一方面。保罗·利科及其反思解释学以辩证法为核心,为法治自信两个维度的契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论证。这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特色法治进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困境、反复以及阻力提供了一种更为积极的视角,一种更为"自信"的解决方案。
[Abstract]:Strengthening confidence in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ree confidence".Self-confidence in the rule of law means neither inferiority nor ego towards the law.In the practice of law operation, it requires both historical and universal dimensions of law,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s autonomy and sense of justice.However, neither historicism's emphasis on legal evolution nor constructivism's emphasis on legal principles only one-sidedly emphasizes one aspect of it.Paul Like and his reflective hermeneutics, with dialectics as the core, provide an effective argument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imensions of confidence in the rule of law.This also provides a more positive perspective and a more confident solution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that may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law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petition and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国清;高礼杰;;正当就是达成的善——利科的伦理诠释学及其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洲;李德贵;;论分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宪政之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陈宏光;;立法权概念的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陈宏光;;行政权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金文杰;;后危机时代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汤俪瑾;;论政府诚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章礼强;民俗与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种松志;;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李泽明;陈晓东;;检察官遴选制度探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朝霞;贾晓文;;检察内部职权配置基础与路径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路;;解释学反思与批判性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3 赵银亮;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议程研究[J];国际观察;2003年04期

4 孙晓民;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闫健;角色身份与中日关系——一种建构主义初探[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饶永刚;夏保雄;;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建构主义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云霞;;自主学习中心——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有效辅助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公龙;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贡献与缺失[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5期

9 赵万里;;建构主义与科学社会史[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下);2002年S2期

10 薛力;建构主义者眼中的无政府状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帮启;;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载涵;李冬林;;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建构型课件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马一民;高东;金继益;;关于大学制图教学问题的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陈卫平;张美英;;建构主义在自然标本陈列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赵翠琼;;建构主义与高职专业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探析[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生亮;杨承印;;基于建构主义的《苯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7 洪凤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史建福;;“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胡淑均;张双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覃祖军;;从数学教学实例谈建构主义[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露风;拓展对建构主义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湖南商学院法学教授刘梦兰副教授莫守忠;“三个代表”与法律运行价值研究[N];法制日报;2002年

3 同济大学 高宣扬;流行思潮:埃尔朗根学派及其建构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北京大学哲学系 赵敦华;从古典学到解释学的西学传统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9年

5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黄小洲;解释学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当代学术的意义[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冯秀峰;对普遍性问题进行全面清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汤一介;解释学与中国[N];光明日报;2002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惠敏;普遍性反对普遍性[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邢贲思;对“解释学”的解释[N];学习时报;2001年

10 姜广辉;中国为什么没有解释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卓娅;在方法论视域下的建构主义理性批判[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晓雷;法律运行的道德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付德军;理解生命[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8 赵蓉;论二语学习中的教师介入[D];复旦大学;2011年

9 步少华;国际政治中的实践与结构变迁[D];外交学院;2013年

10 帅斌;物流产业化发展机理与政府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志钦;论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晓光;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冬青;试论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余郑t,

本文编号:1707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07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