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意见、论据与论证——析美国最高法院对劳伦斯案的裁决
本文选题:法律论证 + 法律决定 ; 参考:《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4期
【摘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劳伦斯案给出了三份观点截然分立的法官意见。通过分析三份意见的论证发现,不论是旁征博引的论据,还是形态各异的论证进路,都不是大法官们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毋宁是他们发生分歧的后果。大法官们运用的论据实质只是有待证成的意见,其采用的论证进路不只是为了证成结论,也是为了表明他们的法律理念。就劳伦斯案而言,真正影响大法官判断的是他们对于宪法解释原则、遵循先例原则、司法与民主的关系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这些基本法律理念既是特定判决的成因,也有可能作为理由出现在判决书中。在这一意义上,尽管法律论证并不必然反映判决的真实成因,但它对于法律决定的形成仍有重要影响。
[Abstract]: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gave three separate opinions in Lawrence's case. By analyzing the argument of three opinions, it is found that neither the argument of circumvention nor the way of argument of different forms is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of opinion among the justices, rather than the consequence of their differences. The arguments used by the justices are in essence only opinions to be proved, and the way of argument adopted is not only to prove the conclusion, but also to demonstrate their legal ideas. As far as Lawrence case is concerned, what really affects the judges' judgment is their different views on the basic issue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he principle of following preced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ature and democrac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These basic legal concepts are not only the cause of a particular judgment, but also may appear in the judgment as a reason. In this sense, although the legal argument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true cause of the judgment, it still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legal decision.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度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号为YETP0905)的支持
【分类号】:D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玛蒂尔德·柯恩;杨贝;;作为理由之治的法治[J];中外法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风景;;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述技术[J];法商研究;2013年03期
2 周叶中;叶正国;;论基本法一般条款的功能和适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王晓雪;;法官在审判程序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4年18期
4 毕洪海;;国家与社会的限度:基于辅助原则的视角[J];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01期
5 肖泽晟;;论遏制公共资源流失的执法保障机制——以公共资源收益权和行政执法权的纵向配置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4年05期
6 严仁群;;回到抽象的诉权说[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7 黄素贞;;“车辆限牌令”下法院执行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8 达理纳嘉;;沃伦法院对程序正义的追求——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视角[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盛丰;;法治 应该如此呵护——读《司法民主、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张力;;民法转型的法源缺陷:形式化、制定法优位及其校正[J];法学研究;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湛中乐;苏宇;;论任务分配规范对残疾人的保障[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洪坚;;权威源于信任——新形势下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反思与探讨[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3 陈雪梅;;追问、回应与路径——铁路法院置换为行政法院的思考[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刘兵;作为修辞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郝丽芳;美国联邦司法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如洲;论农民阶层在法治建设中的困境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健;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贺九玲;论我国法官的职业伦理缺失及其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4 冯清清;论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方法的两个维度[D];厦门大学;2014年
5 张晓东;法治视域下的中国司法改革[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磊;;法律论证的问题与立场——从《法律论证原理》一书切入[J];政法论坛;2007年02期
2 贾敬华;;法律论证的效能:排除专断而非达成共识[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6期
3 黄金华;;法律论证的层次论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宾凯;;社会系统论对法律论证的二阶观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张美玲;;法律论证评价所体现的批判性精神[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王晓;;论法律论证的立场:宽容的司法克制主义[J];法学论坛;2013年02期
7 汤晓江;;法律论证思维与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3期
8 徐梦醒;;法律论证与裁判智慧[J];政法论丛;2013年04期
9 梁庆寅;魏斌;;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雷磊;;文化与法律论证[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晓彬;;浅谈法律论证[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潘文爵;;法律为什么要论证——试论法律论证的可能[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Douglas N.Walton;唐凌云;;非形式逻辑方法和法律论证[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熊明辉;;法律论证及其评价[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郭志强;;论法律论证(摘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建萍;;疑难案件中的法律论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熊明辉;;从法律论证到诉讼论证——谈谈法律论证逻辑研究对象的转变[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王s,
本文编号:1793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9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