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马克思死刑思想研究评析——基于马克思《死刑》文本之主旨解读

发布时间:2018-05-15 13:25

  本文选题:死刑观 + 马克思 ; 参考:《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摘要】:对马克思《死刑》文本解读,有论者从马克思刑罚观、犯罪对策观等方面推断马克思持守彻底的废除死刑立场。然而,通过《死刑》研读表明:马克思始终将死刑公正、适宜与否的问题与死刑废除问题适度分离,而且《死刑》亦蕴含死刑公正、适宜与否有赖刑罚理论能否提供正当根据之法理;从马克思犯罪对策观推断马克思死刑观或是对《死刑》的误读,或是不合逻辑。易言之,马克思持守彻底的废除死刑立场之判断没有根据。
[Abstract]: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text of death penalty, some theorists infer Marx's stand of abolitionist from Marxist view of penalty and view of crime countermeasure. However, through the study of death penalty, it is shown that Marx always separated the issue of justice and suitability of death penalty from the question of abolition of death penalty, and death penalty also contains justice of death penalty.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or not depends on whether the theory of penalty can provide the legal theory of justification, and it is illogical to infer that Marx's view of death penalty either misread death penalty or misread death penalty from Marx's view of crime countermeasure. To put it another way, Marx's judgment of abolitionist position was groundless.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1;D9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龙生;李承红;;清初理学家陆陇其法律思想探析[J];沧桑;2007年04期

2 赵玉环;;沈家本法律思想评析[J];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3 武建敏;;马克思法哲学的经济学前提及其超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E·波佩 ,汉民;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人权[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5 陈湘文;;从法律的自发性看马克思与哈耶克的异同[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孙育玮;“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学习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的体会[J];求是学刊;1983年03期

7 何勤华;法家法治理论评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王铁雄,王剑晖;泰国销售、互易、赠与和分期付款租购法之特征评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9 公丕祥;;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政治型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法文化理论的述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10 韩东屏;纵论安乐死之争[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燕;赵建林;;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评析与借鉴——对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启示[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从法治角度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谏言[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刘永佶;;完善民主法制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于晓琪;;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史上的两大转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贡献[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韦志中 广西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一分钱官司的法理评析[N];广西政法报;2001年

2 公安部 丁国强;马克思的法治观[N];北京日报;2011年

3 陆辉;对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评析[N];检察日报;2001年

4 陈义良 华涛;对一起“私贷公用”纠纷的评析[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案例评析/孙国祥;一起疑难执行案评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1年

6 赵中华 易国美;一起玩忽职守案的评析[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李龙邋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李志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发展及其主要内容[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韦标昌;不违章,,就不违法吗[N];检察日报;2001年

9 范跃知;全国首例公路噪声污染案评析[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还航;“君子协议”不如“书面合同”[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宝刚;经济现象的法律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虎;自由、法律和制度稳定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岩;论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6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王宝治;当代中国社会权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海燕;中国法学社团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程苗;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之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小琛;马克思人权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赵玉环;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杨琼;法家“法治”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陈颖洲;杨度法律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5 赫立新;卢梭社会契约理论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佳;澳大利亚遗嘱继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刘璇;奥康纳法律观探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谈婷;澳大利亚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与司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陈冰玉;论宋代地方司法分权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赵茜;法哲学视阈下的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2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892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