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私二元法律观到积极权利法律观
本文选题:公私二元法律观 + 积极权利法律观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历史上七个重要判决的研究,,分析美国法律观念的转变。我认为,美国十九、二十世纪经历了公法与私法二元划分的法律观念的兴起和衰落,再到以积极权利为核心的法律观念的兴起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律的进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市民社会作为私人领域从公共权力机关的指令下彻底解放了出来,为私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主权国家的兴起和成熟又为公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公法与私法二元划分的法律观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日益多元,传统的公私二元观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和正义更高层次的需要,这成为公私二元观衰落和积极权利观兴起的社会基础。 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一演变的轨迹。在19世纪初期的马歇尔法院时期,公法与私法区分的法律观念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萌芽逐渐发展起来,这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达特茅斯学院案和吉朋斯诉奥格登案的法律推理中可见一斑。到了19世纪中期,公私二元法律观念已经相当成熟,并成为美国主要的法律框架,可以从坦尼法院时期的查尔斯河桥公私诉沃伦桥公司案中看出这一特征。进入20世纪之后,公私二元的法律观念开始衰落,随着罗斯福新政的兴起,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不再固守这一观念,洛克纳诉纽约州案和西海岸旅馆案的判决体现了这一点。20世纪中期,罗斯福提出二次权利革命,这对美国法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积极权利的法律观念开始兴起,并成为自由派主导的沃伦法院时期的主要法律框架,从著名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的判决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一法律观念。 对于两种法律观念兴衰的现象,我选取了两位学者的理论加以解释。首先是美国学者庞德的法律现实主义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公私二元观念的衰落和积极权利观的兴起是美国20世纪法律形式主义衰落和法律现实主义兴起的一个重要表现,法律不再被视为一门自洽的科学,而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其次是德国学者韦伯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公私二元观念反应了资本主义兴起初期追求法律的理性化的特征,是形式理性的体现。进入20世纪之后,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形式理性已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开始追求实质理性,要求法律承担起利益平衡和协调的职能,因此作为实质理性的积极权利观念开始兴起。
[Abstract]:From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 civil society has been completely liberated from the directive of public authoriti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nd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
From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20th century , we can clearly see the track of this evolution . In the Marshall Court of the early 19 th century , the concept of public - private binary law has become more mature , and it has become the main legal frame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 , the rise of the decline of public - private dual - concept and the rise of positive right - view is an important expression of the rise of law - formalist decline and legal realism in the 20th century .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 the public - private binary idea reflects the rational nature of the pursuit of law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 and it is a tool of social control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兆柱;许占鲁;;我国行政补偿程序的现状及其完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9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吴穹;;论司法语境下的新闻媒体监督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尹晋华;周玉庆;;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刘佑生;;司法官素养和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和育东;;专利渔翁现象引发的思考[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8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尉龙;量刑建议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艳秋;以人为本 中小城市棚户区改造现状及对策[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毕波;论行政调查[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征;美国堕胎立法之历史沿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俞烨;功能主义视角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3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89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