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再审查制度评析
本文选题:再审查 + 无效宣告制度 ; 参考:《比较法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我国现行专利法在专利权无效判断问题上采取的是专利行政机关享有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权限,法院在侵权诉讼中不应就专利权的效力问题进行判断的做法。由于认识到这种绝对行政单轨制的种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意见均体现出了崇尚美国专利权无效判断的司法主导制度的倾向。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通过历次专利法修改,逐渐改变了原有司法主导的单轨制,加强了行政机关在专利权无效判断的权重。显然这一变化与我国学界对于美国专利权无效判断制度的理解大相径庭。特别是2011年美国专利法的修改又进一步确认了加强行政机关专利权无效判断再审查的趋势,值得深省。有必要从制度论上探寻上述发展趋势的来龙去脉,进而对建立与我国专利权有效性判断规范功能相适应的制度有所裨益。
[Abstract]:In the current patent law of our country, the patent administrative organ has the authority to declare the patent right invalid, and the court should not judge the validity of the patent right in the tort lawsuit. In recognition of the various problems of the absolute administrative monorail system, the representative opinions of reform all reflect the tendency of advocating the judicial leading system of invalid judgment of patent ri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since the 1980s, the United States has gradually changed the original judicial system of monorail through successive patent law amendments, and strengthened the weight of administrative organs in the judgment of patent invalidation. Obviously, this change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patent invalid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In particular, the revi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Law in 2011 has further confirmed the trend of strengthening the re-examination of administrative organs' patent invalidation judgment, which is worthy of deep refl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the abov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which will benefi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suitable to the normative function of judging the validity of patent right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知识产权研究所;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留金发(2013)3009号)的资助
【分类号】:D971.2;D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扬;;日本专利权当然无效抗辩原则及其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惷中林;;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人民司法;2010年19期
3 陈武;;问题专利与专利权的重构——拟议中的“美国专利改革法案”思想评述[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4期
4 张耕;知识产权无效程序的反思与重构——以诉讼效益为视野[J];学术论坛;2005年11期
5 李扬;;专利权无效后实施费等可否作为不当得利处理[J];知识产权;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霞;;知识产权的内圈权利与外圈权利——兼论知识产权的行使和禁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隋文香;试论“先使用权”[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李扬;;日本专利权当然无效抗辩原则及其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张斌;浅谈科研单位人才流动与知识产权保护[J];福建农业科技;2003年04期
5 常玉翠;南辉明;;浅议专利申请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何晓平,范湘凌;论专利侵权中的临时措施[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禹小明;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院校科研成果的特点及其合理处置[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张鹏;;问题专利不当运用的侵权认定[J];东方法学;2013年05期
9 张鹏;;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的“一事不再理”[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付建勋;浅谈专利的三性[J];焦作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德生;;关于完善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A];专利法研究(1997)[C];1997年
2 张沧;;以色列专利法及新近修改[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3 叶勇;;先用权若干问题研究[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叶勇;;先用权若干问题探讨[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邓建志;WTO框架下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何晓平;专利等同侵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易玲;专利确权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张体锐;商标法上的混淆可能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然;我国专利权质押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留丰;“问题专利”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林晓翔;论专利法中的权利共有及共有人的权利行使[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聪辉;我国专利无效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温莉;专利权质押若干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6 梁伟栋;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琨;专利法中的先用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留丰;我国专利确权与侵权诉讼衔接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熊霖;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郑直;专利侵权与专利权无效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棣枫;;问题专利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叶必丰;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3 胡海平;关于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4年10期
4 惷中林;;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人民司法;2010年19期
5 杨志敏;专利无效与侵权——关于我国现行无效程序修改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6 张耕;知识产权无效程序的反思与重构——以诉讼效益为视野[J];学术论坛;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康德;“失效专利”探秘[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年03期
2 袁德;正确启动和执行法定程序和行政规程加速审批流程[J];知识产权;2000年01期
3 朱明军;;何谓专利[J];华夏星火;2000年04期
4 蒋红珍;专利保护——电子商务网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J];知识产权;2001年05期
5 谢丹;专利:失血到何时?[J];南风窗;2001年06期
6 史志洁;;专利权力要求书的失误——“伸缩式刚性角电梯井模架”专利权纠纷给专利权人的警示[J];科技潮;2001年09期
7 张红智;论专利权“权利穷竭”的界限[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艾英;你的?我的?大家的?——闪盘专利权风波[J];电脑爱好者;2002年21期
9 ;对生命形式不授予专利权[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10期
10 夏淑萍 ,陈国清 ,朱雪忠;企业并购中专利权的调查及价值评估[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斌强;刘文镐;陈辉;;提高中国专利市场流动性:专利服务行业的重任[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2 张晓都;;标注专利标记与专利号是专利权人的权利还是义务[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3 王蔚林;李桂玲;;我国纳米印刷技术专利挖掘与布局机制构建[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菊兰;陈海龙;;国外网上主要专利资源及检索方法[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屈三甫;康俊明;薛玲;刘红芬;陈莹;张倩;;对抗非典专利的统计分析[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欧阳毅芳;;浅析技术标准和专利的辩证关系[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樊华;王慧研;;含剂量特征的医药专利的探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8 李绩;;我国生物材料的专利保护及策略和建议[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杨楷;杨炯;;浅析对比文件的“充分公开”[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10 江耀纯;;专利权转移转化的几大僵局及其破解[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安;中国企业如何摆脱涉外专利侵权之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王振宇;专利之痛——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红雅;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支撑竞争[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朱彤;一位维权者打不完的官司[N];科技日报;2007年
5 刘河;第二届中国(淮北)专利技术推介会隆重召开[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6 魏仿亮;计算机文档的标准与专利发展动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7 杨井鑫;首届专利周为中小企业专利交易搭台[N];中国贸易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磊;贵州大量专利“深闺待嫁”[N];法制生活报;2007年
9 曹平邋张益;我省建成首个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N];贵州日报;2007年
10 范南虹;“贷款时,专利能不能质押?”[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利;专利联营许可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虎胆;基于专利网络方法的技术竞争对手识别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刘珍兰;公众参与专利评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郁琛;促进创新的专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郭济环;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熠;中国农业公共科研体系专利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方曙;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石岩;论专利技术的授权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高林;专利知识宽度、创新与激励[D];南开大学;2012年
10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探析[D];西北大学;2009年
2 朱琢;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徐丹丹;专利文本聚类分析及可视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浦晓斌;专利异构信息资源互操作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满璐;标准组织知识产权政策中的专利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杨银丹;中小企业专利技术开发策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涛;基于Web2.0的专利资源协同建设和管理方法与系统[D];浙江大学;2011年
8 罗迎迎;共有专利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朱家福;我国区域专利产业化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罗爱静;我国高校专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15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1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