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新课改下高师思政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13 03:32

  本文选题:新课改 + 高师思政专业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4年05期


【摘要】:要适应基础教育的新课改,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应主动与中学政治课接轨,自觉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就该专业的法律课程而言,应根据中学政治课教师的职业要求,对教学目标作出理性设计;按照中学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理论,设置相关法律课程和专题讲座,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自觉探索和运用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摒弃"背多分",实现考核方式的创新。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political course of middle school voluntarily, and the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consciously. As far as the law curriculum of this major is concerned, we should rationally desig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of political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and set up relevant legal courses and special lect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gal knowledge and theory in the political classes of middle schools.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onscious exploration and us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s and special teaching methods; emphasis o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peacetime; abandonment of "reciting multiple point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assessment method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2;D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建伟;;“法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公民与法(法学);2011年04期

2 何俊生;专题教学法初步探讨[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汪习根;;美国法学教育的最新改革及其启示——以哈佛大学法学院为样本[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2 王健;;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法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J];法学家;2010年05期

3 包万平 ,张建伟;法学教育的反思及矛盾的消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9期

4 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12期

5 王晨光;理论与实践:围绕法学教育的难题之一[J];中外法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宾;;理工院校法律公选课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时空;2010年05期

2 李昱;刘筱君;;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3 陈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法律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滕松艳;;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问题研究[J];世纪桥;2008年01期

5 陈开来;;关于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3期

6 吴彬斌;;高职高专法律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7 邹秋杰;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5年07期

8 夏露;;析管理法律课程内容优化[J];管理观察;2008年07期

9 林碧智;;高中数学“新课改”下教学低效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世纪桥;2009年03期

10 叶华光;;高职院校对外贸易专业法律课程的结构瓶颈及优化——基于行动体系的视角[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2 王咏雪;;科普期刊为推进新课改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潘建辉;;创新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4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5 宁云莲;;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创新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7 苏喜梅;;浅谈数学新课改[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李大勇;;去除浮华 留住真实——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杨智;;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让语文课更加充满活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梁晔;周海燕;葛艳;李健;;以实践为驱动,培养应用技术型IT人才[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巧娣;新课改:探究与推广并进[N];乐山日报;2010年

2 记者 胡殿芳;高中新课改——卫高一直在路上[N];新乡日报;2010年

3 安树芝;高中新课改为何举步维艰[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尚成立;课改须学会扬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吴松超;求解“新课改,,我们该听谁的”的答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胡泉英 温泉县城镇小学;新课改下如何搞好英语教学[N];博尔塔拉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小伟;“新课改,你说我们该听谁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胡国雄;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王庆环;怎样看待新课改中的难题[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李如一;新课改“新”在何处?[N];伊犁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庞坤;GX实验的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淑梅;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潮生;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丽;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江华;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杨;论任务型教学法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贺亚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小先生制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淑清;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智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闫中远;河北新课改与县域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思路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2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12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0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