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古代的请托罪法
本文选题:中国古代 + 请托罪 ; 参考:《河北学刊》2014年01期
【摘要】:中国古代请托罪法已引起研究者关注,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仍可作更深入的探讨。一是应将请托与贪贿严格区分,这样才能凸显单纯请托的法律价值和文化意义,更清楚地看出其性质特点、立法演变。二是应全面考察请托罪法的执行情况,会发现实施者和执法者普遍都不认为请托(特别是轻微的请托)是违法或较严重的违法行为,甚至肯定其合理性,这种立法与执行间的巨大反差对现今相关立法有直接启示意义。三是对以往请托罪立法探讨有一些补充,如更清晰地概括立法历程的变迁及主要特点,确定独立的请托罪法始于汉武帝时,重视先秦法家对请托危害的认识,补充明清除专门律条外其他关于请托罪的规定,探讨请托罪法的局限等。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 the author pays attention to the legal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quest , and finds out that the author and the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generally don ' t think that the invitation ( especially the slight petition ) is illegal or serious illegal act or even affirm its rationality .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代小说法律资料辑评》(09ZFG82004) 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清北京地方职官请托犯罪研究》(13FXB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D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说与宋元法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翅;;从《不用刑审判书》看古代司法中的术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乔传宁;李雪灵;;汉代刑名“作如司寇”质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王蕾;;浅析清末修订《大清律例》的原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7 马韶青;;晋令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历史地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吕震乾;;试论清末修律对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徐忠明;杜金;;唐明律例刑讯规定之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严奴国;刘恒;陈长均;;关于调整检察院组织法结构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万明;;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6 张革文;;董必武守法思想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7 崔敏;;少杀慎刑与构建和谐社会——从董老“多杀人后果并不好”的论断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沈成;孙文钟;;“考竟”探疑与华佗之死[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晓兰;张璇;;从河防律例的实施看清代环境保护[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久湘;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艳艳;宋代赦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畅;论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钢;故意杀人罪立法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5 康小蕊;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8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骥;政治控制视角下的秦汉身份继承制度[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贤;;古代的官员退休制[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0年03期
2 向村;;中国古代的官制及其沿革[J];前线;1963年03期
3 ;《中国古代人才故事新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领导文萃[J];领导科学;1991年08期
5 吉勇夫;《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评介[J];学习论坛;1994年02期
6 夏广兴;中国古代的送火鬼之俗[J];上海消防;1994年07期
7 徐理明;中国古代反贪防贪的做法[J];政治学研究;1995年01期
8 徐理明;中国古代反贪防贪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人民检察;1995年11期
9 征兵;中国古代是怎样防火的?[J];时代消防;1996年11期
10 华嘉;;达尔文与中国——夜读札记[J];民主;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竞;辽博打造“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N];辽宁日报;2007年
4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钩深致远弓马循[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科馆;中国科技馆新馆盛装亮相奥运公园[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中国古代体育有哪些迷人之处[N];北京日报;2001年
7 姜超峰;中国古代“物流”初探[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光华;恢复久违的中国古代“歌诗”传统[N];音乐周报;2007年
9 好运;古代书画册页仍是市场最爱[N];中国商报;2006年
10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华平;中国古代审计思想略论[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6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邓新华;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李晓春;中国古代博戏文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8 袁建琼;中国古代复仇的法律规则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岳琦亩;简论中国古代担保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016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1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