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的社科法学:以法教义学为对照
本文选题:法教义学 + 法治实践 ; 参考:《法商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正在近年来的中国法学中,社科法学研究日渐兴起,产生了诸多引人关注的成果。与此同时,法教义学也持续产生着学术影响。最初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基于各自不同的学术旨趣和视角,所讨论的问题域分离多于重合,相互之间并无太多互动。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法治实践的推进,现实中生成的具有理论挑战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两种学术研究进路面前,双方的分歧也更明显地凸显出来。而有了分歧,也就有了针锋相对的交锋和追求各自更大学术影响力的竞争。竞争虽然在学术领域展现,但是又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social science law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doctrine of law also continues to have an academic impact. At first,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academic interests and perspectives, social science jurisprudence and legal dogmology discussed more than overlapped problem domains, and there was not much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the theoretical challenges that have arisen in reality inevitably lie in front of the two kinds of academic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re more obvious. With differences, there is tit-for-tat rivalry and competition for greater academic influence. The competition, although it is evident in the academic field, is also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2 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年02期
3 金自宁;;风险行政法研究的前提问题[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镭;;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蔡桂生;;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张艳丽;;法学本科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雷鑫;谢国保;谢利平;;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以法学教育为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5 王博;;理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定位及就业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3期
6 姚来燕;;略论法学教育[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缪四平;;法律逻辑教与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8 陈延涛;;法学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9 康文义;;商事制度与法学方法论之完美融合——《德国商法》书评[J];研究生法学;2008年04期
10 蒋志如;;叙说法学院的“风景”——解读苏力的《走不出的风景》[J];研究生法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玉芬;贾书申;;论高职法律教育的存在与改革[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2 穆中杰;;共和国法学教育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志斌;法官素质养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叶立周;当代中国法律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尚君;《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侯学勇;法律论证的融贯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敏;我国物流法律私法体系之建构[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邓珊珊;“公共法律案件”的法理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卢刚;新时期中国普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朱政;法律适用的理论重构与中国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伶俐;中国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自;论法官与律师的关系[D];安徽大学;2011年
3 黄军林;法学教改对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侯永宽;试论中国的法律技能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云;论我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惠华;论我国高校管理听证制度[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霍碧贤;法律判决中的外部证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常晶;法制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9 邵文涛;我国本科法学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昕卓;论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之兴起[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治平;法学盛衰说[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苏力;反思法学的特点[J];读书;1998年01期
3 王子成;严格控制同等学力考生的入学比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4 张大春;论中国教育模式的转换——从守成教育到创新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赵鹏;;风险社会的自由与安全——风险规制的兴起及其对传统行政法原理的挑战[J];交大法学;2011年01期
6 温潘亚;量化标准与学术失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刘星;法学“科学主义”的困境——法学知识如何成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8 宋华琳;;风险规制与行政法学原理的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10 南连伟;;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J];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秀英;焦宝乾;;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2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3 王丽霞;;《法学方法论》与法学方法教育[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夏昊;;法学方法论的概念及其地位[J];清华法学;2008年01期
5 姜福东;;为什么不是“法学方法”——与王夏昊先生商榷[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6 舒国滢;;并非有一种值得期待的宣言——我们时代的法学为什么需要重视方法[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7 侯学勇;;佩策尼克的融贯性理论研究[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8 白斌;;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9 焦宝乾;;2010年度部门法方法论研究报告[J];法律方法;2010年02期
10 陈玉山;;论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升乾;法教义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0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3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