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律论证的规范性融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12:50

  本文选题:融贯 + 叙述性融贯 ; 参考:《法学论坛》2014年06期


【摘要】:法律论证面向现实生活,需要具备严格的逻辑语言和规范的思维导向,因而无论是基础主义还是融贯论都对法律论证具有关键作用。从论辩规划的整体性来考量,融贯论能够为思维和言说提供一种秩序层面上的评断标准。规范性融贯不同于叙述性融贯和规范的一致性问题。规范体系、理念、构成,乃至价值期待的融贯为表面上及其复杂的制度系统提供了一种"秩序",从而有助于实现论证前提在规范层面上的明确性、清晰性,论证进程在逻辑体系上的连贯性、融洽性,论证结论在效力保障上的说服力。法律论证中的规范性融贯作为一种理论层面的标准,离不开语用学依托实践对言说实践进行考察的思维和进路。
[Abstract]:Legal argumentation is oriented to real life and needs strict logical language and normative thinking orientation. Therefore, both basic and coherent theories play a key role in legal argumentation. Considering the integrity of argumentation planning, the theory of coherence can provide a standard of judgment on the level of order for thinking and speech. Normative coherence is different from narrative coherence and normative consistency. The fusion of normative system, idea, constitution, and even value expectation provides a kind of "order" for the superficial and complicated system, which helps to realize the clarity and clarity of the demonstration premise at the normative level. The consistency and harmony of the argumentation process in the logical system and the persuasiveness of the argumentation conclusion in the guarantee of validity. Normative coherence in legal argumentation, as a theoretical standard,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thinking and approach of pragmatics which relies on practice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e of speech.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琳;;融贯论的可能性与限度——作为追求法官论证合理性的适当态度和方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侯学勇;;融贯性论证的整体性面向[J];政法论丛;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姚龙兵,马青连;对当代中国调解存因的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4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刘明辉;;开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径[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甘培忠;吴元元;;转型中国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探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9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诗诗;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明辉;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祯祥;事实命题、价值命题、规范命题及其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3 孙培福;传统逻辑功用再思考[J];理论学刊;1999年05期

4 蔡琳;;法律论证中的融贯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5 侯学勇;;麦考密克论融贯[J];政法论丛;2008年02期

6 黄颂杰,宋宽锋;再论知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出路[J];哲学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敬华;;法律论证的效能:排除专断而非达成共识[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6期

2 黄金华;;法律论证的层次论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宾凯;;社会系统论对法律论证的二阶观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张美玲;;法律论证评价所体现的批判性精神[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王晓;;论法律论证的立场:宽容的司法克制主义[J];法学论坛;2013年02期

6 汤晓江;;法律论证思维与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3期

7 徐梦醒;;法律论证与裁判智慧[J];政法论丛;2013年04期

8 梁庆寅;魏斌;;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雷磊;;文化与法律论证[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10 施俊文;;我国判决文书的法律论证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晓彬;;浅谈法律论证[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潘文爵;;法律为什么要论证——试论法律论证的可能[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Douglas N.Walton;唐凌云;;非形式逻辑方法和法律论证[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熊明辉;;法律论证及其评价[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郭志强;;论法律论证(摘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建萍;;疑难案件中的法律论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明辉;;从法律论证到诉讼论证——谈谈法律论证逻辑研究对象的转变[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王s,

本文编号:2031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31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