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恐犯罪的刑法规制
本文选题:暴恐犯罪 + 恐怖活动组织 ; 参考:《法学杂志》2014年11期
【摘要】:暴恐犯罪是对暴力恐怖犯罪的犯罪学类型概括。在刑法适用上,主要涉及到恐怖活动组织的界定与具体暴恐行为的罪名认定。总的来说恐怖活动组织具有目的多元性、手段恐怖性、结果形式多重性三个特征。在具体暴恐行为的罪名确定上,应当从构成要件的角度入手,在勾勒不同构成要件的具体要素的基础上,以行为是否齐备特定犯罪构成要件作为确定其具体罪名的标准。
[Abstract]:Violent terrorist crime is a summary of the criminal types of violent terrorist crim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law, it mainly involves the definition of terrorist activity organiza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ge of specific violent terrorist act. In general, terrorist activity organization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objective diversity, means terror and result form multip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harge of specific violent terrorist act,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n the basis of outlining the specific elements of the different constitutive elements, take whether the behavior has the specific criminal constitutive elements as the criterion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crim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3;D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振晓;也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定性[J];政法论坛;2001年02期
2 李立众;再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之定性——兼与周振晓先生商榷[J];政法论坛;2002年01期
3 张明楷;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J];中国法学;1999年06期
4 戚建刚;;极端事件的风险恐慌及对行政法制之意蕴[J];中国法学;2010年02期
5 刘义;;信仰与暴力——关于宗教恐怖主义的一般理论[J];宗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6 高巍;;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范畴[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04期
7 张绍彦;;恐怖主义本原辨析——基于事实的本体性认识[J];现代法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丰,梁雪冰;重新解读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不特定性”[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2 戚建刚;;食品危害的多重属性与风险评估制度的重构[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3 杨小敏;戚建刚;;风险最糟糕情景认知模式及行政法制之改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颜超明;;故意杀人行为的类型化考量[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金泽刚;抢劫杀人案的定性问题[J];法律适用;2000年09期
6 戚建刚;;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工具之新探——以信息监管工具为分析视角[J];法商研究;2012年05期
7 胡凌;;网络舆情中的风险、认知与规制[J];法律和社会科学;2011年00期
8 黄何;;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关系新论[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戚建刚;;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郑士立,王琪,邵元领;试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谈新《刑法》第17条第2款存在的问题[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彦强(王强);犯罪成立罪量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e,
本文编号:2040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4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