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法律的纠纷解决之困——以一起民事案件的解决过程为观察点

发布时间:2018-07-03 09:07

  本文选题:纠纷解决机制 + 双方当事人 ; 参考:《社会中的法理》2011年01期


【摘要】:正引言(一)问题的缘起2009年2月到2009年12月,我参与了一项名为《基层法院调解问题研究》的课题,该课题选择了C市Y县的基层法院为调研地点,以当前我国基层法院调解状况为研究对象,试图真实地展示基层法院调解的运行情况、实效、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良措施。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访谈工作,我发现基层法院之所以对调解工作加以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严格按照法律进行的判决无法有效化解当事人纠纷,法院的判决容易导致"案结事不了"。以客观的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或者法院的处置措施在法律
[Abstract]:From February 2009 to December 2009, I took part in a project called "Research on Mediation in Grass-roots Courts", which selected the grass-roots courts in C City and Y County as the research sites. Ta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ediation of the grass-roots courts in our countr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e operation, the actual effect,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mediation in the grass-roots courts. In the course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terviews, I found that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the grassroots courts attach importance to mediation work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judgments mad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can not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parties. The judgment of the court is apt to lead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case.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the court's decision or court's disposition in the law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道晖;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J];中外法学;1999年03期

2 梁治平;;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J];中国文化;1993年01期

3 杨新亮;再论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由刘涌案和辛普森案引发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徐彪;;刑事侦查正当程序论——兼从效益观的角度进行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新力;梁亮;;在自由与限制之间——认真对待大学章程[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梁晓淮;张舒翔;;转变执法理念 严格遵法守法 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应飞虎;吴锦宇;;事实的推导、预测与发现——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信息的限度与陷阱[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周旭亮;;法律产品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舒扬;论法理念中的正义观[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廖申白;论西方主流正义概念发展中的嬗变与综合(下)[J];伦理学研究;2003年01期

3 郭道晖;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J];政治与法律;1995年01期

4 孙笑侠;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玲;;浅析我国农村地区的私了[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12期

2 张春华;;浅议乡村民间纠纷及其解决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3 刘香玲;;试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之完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徐胜萍;;调解的解决纠纷效果评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孙益全;鲁保林;刘永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年11期

6 张倩;;纠纷解决机制的整合性研究初探——一个比较法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7 何静;;改革开放后法院调解的变化与省思[J];唯实;2009年01期

8 陈慰星;钟伟丽;;高校纠纷解决机制的范式、角色及其规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9 宋明;;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人民调解与公力救济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吴尧;;论我国证券纠纷的调解解决机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勇伟;黄浴华;;论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林梅;;论民事诉讼中确定举证时限的法律价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邓禾;;我国自然资源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略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4 段凡;;论和谐社会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5 尹力;;当代国际商事调解的含义及其立法与实践[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6 徐军;常永明;;论纠纷解决机制视野下的环境信访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文燕;;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周丽丽;;当事人据实陈述义务初探[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屈凌;;论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吕坤良 本报通讯员 张辉;多元化解:梯级过滤定纷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记者 李国清 陈群安 通讯员 许凡;仙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化矛盾[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 闫振东;和谐语境下的纠纷解决机制建设[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陈永辉;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乔欣 王克楠;司法ADR与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之完善[N];法制日报;2001年

6 上海市人民检察员第一分院 曹坚;构建多渠道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N];上海金融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鹏;我国正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8 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黄旭;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忠言;苏州创新涉台纠纷解决机制[N];江苏法制报;2009年

10 记者 马珉璐;协商性纠纷解决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廊坊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t,

本文编号:2093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93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