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法哲学”的意义
本文选题:法理学 + 法哲学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在西方实证法学的影响下,一方面中国法哲学被法理学取代,成了理解、认识法律的方法;另一方面很多学者从实用立场出发,急于找出指导中国法治建设的路径,缺少对学科顶层问题的深入思考。然而,在"中国法哲学"还不成熟的时候,能够指导中国法治建设的进路难以找到。虽然法治是以简单应对复杂的治理方式,但需要高屋建瓴的法哲学概念与之匹配。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法哲学层面顶层设计。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positivism, on the one hand, Chinese legal philosophy has been replaced by jurisprudence as a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law; on the other hand, many scholars are eager to find out the way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le of law from a practical standpoint. Lack of in-depth thinking on the top of the subject. However, when Chinese legal philosophy is not mature,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way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le of law. Although the rule of law is a simple way to deal with complex governance, it needs to be matched by the concept of legal philosoph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eeds the top level design of the philosophy of law.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10JJD820008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进学;;社会发展中的中国法理学悖论[J];法学杂志;2012年05期
2 张中秋;;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以中国法律传统对建构中国法理学的意义为视点[J];法学家;2010年02期
3 陈金钊;;法律方法的界分及其实践技艺[J];法学;2012年09期
4 郝铁川;论良性违宪[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5 姜栋;;21世纪美国法学界“中国”法律文化研究评析:对象、方法与前景[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孙立平;;确立社会转型新思维[J];领导文萃;2013年14期
7 张维迎;;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J];领导文萃;2013年13期
8 郭为桂;;全球化的新特点与中国的战略对策——专访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主任杨雪冬研究员[J];领导文萃;2013年15期
9 支振锋;;从文本到问题: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进取路径 从资源汲取的角度切入[J];中外法学;2009年04期
10 高全喜;;略论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郭剑平;;论我国法律秩序的法律文化匹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秀哲;浅议我国地方立法的完善[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4 王锴;;宪法变迁:一个事实与规范之间的概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张千帆;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6 袁文全;王文娟;;志愿者权益保障中政府介入的法律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孙发锋;;公共选择学派的制度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8 王丰;胡旗保;;论中国启蒙性法理学的缺陷与修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冯玉军;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J];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01期
10 宋志军;;证据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J];研究生法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金国;;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方林;;论董必武的法学研究范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翟继光;;论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中国税法学的革命[A];财税法论丛(第4卷)[C];2004年
4 刘爽;殷俊;;税法学研究范式初探[A];财税法论丛(第10卷)[C];2009年
5 方立新;褚国建;;转型期国家宪政秩序的范式研究[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5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扩建;转型期地方核心行动者行动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韩成军;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淑珍;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乐楷;论刑讯逼供及其遏制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邹恒;我国行政追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苏洪财;我国法院判决依据的几个难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砚;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权利本位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石硕;国家主席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朱清源;较大的市的立法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琦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育;论中国司法传统中的人情—兼评能动司法[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蒋华林;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生成与培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君;“西学中源”说新评[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2 刘星;;民国时期的“法学权威”——一个知识社会学的微观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3 王健;超越东西方:法学家吴经熊[J];比较法研究;1998年02期
4 李铁,张绪山;法国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1期
5 王健;西方政法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陈金钊;;过度解释与权利的绝对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易继明;;当代法学的历史使命——以中国法治建设为指向的法对策学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夏勇;民本新说——著译者言[J];读书;2003年10期
9 喻中;;走出“法学的托勒密体系”[J];读书;2009年01期
10 高全喜;;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J];读书;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良;[N];学习时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泽渊;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理学──1995年法理学年会述评[J];现代法学;1995年06期
2 严存生;法理学、法哲学关系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傅卫卫;;法理学热点问题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4 刘翠霄;二○○○年中国法学研究回顾——法理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5 伍玉功;;论法理学在公安院校的重要性[J];公安教育;2008年03期
6 卢云;重新界定法的本质论的内涵:法理学变革发展的基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修义庭;法理学建设要做到“三个面向”[J];政治与法律;1995年04期
8 倪正茂;法理学畅议[J];政治与法律;1996年03期
9 强世功;《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J];中外法学;1998年06期
10 张鸣胜;试论法理学教学中的法治观念培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钊;;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及其“合法性”理论问题研究[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黄亚妮;;儒家法律思想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龚恒超;;和谐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失衡治理法治进路——基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季长龙;;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与当下价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勇年;张建智;;浅论法治建设应消除“运动”文化心理——学习董必武“不重视和不遵守法制现象”论断之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李曙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赵刚;;中国法的现代化之机遇与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金俏;王力军;;浅谈“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的关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陆俊青;;以人民新期待新要求促进法治建设[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冈市委书记 刘善桥;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法治建设[N];湖北日报;2009年
2 民盟四川省乐山市委委员、民盟市中区总支委员、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律师 邹虹;法治建设构建平等和谐美好的社会[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3 襄垣县县委书记 张红星;加强法治建设 促进县域和谐[N];长治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唐仲江;要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法治建设[N];法制日报;2010年
5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建设的决议[N];北京日报;2011年
6 特约记者 柏佳春 吕朝阳;朱华仁认为 法治建设要着力规范制约公共权力[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谷亚光;2008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全面进展[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 曹康泰;新中国60年法治建设的探索与发展[N];甘肃法制报;2009年
9 记者 王青山;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西部法治建设[N];四川日报;2009年
10 杨成余 杨亲辉;网络法治建设: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保障[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孟祥锋;法律控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欣;法律强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叶深;论法律的概念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马得华;德沃金与法律的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胡君;原则裁判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苗炎;哈特法律规范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金晓丹;法律的稳定与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启明;论传统法律文化的流弊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2 张明君;中国法律信仰生成问题初探[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林梁效;法律实证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法治的启示[D];华侨大学;2005年
4 宋文卓;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曹雪飞;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中的法律移植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曹文宏;哈耶克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华侨大学;2005年
7 刘志峰;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移植之路探析[D];山西大学;2007年
8 杨博炜;对“公民不服从”的法理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妮;韩非的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琳晶;论中国法律传统中的和谐理念[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10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11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