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契约精神的异化与回归
[Abstract]:In modern law, contract, as a tool of media transaction, once carried and showed the value demand of civil subject to freedom and equality, which became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modern contract.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contract equality begins to go out of balance, and the contract gradually deviates from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and dissimilation becomes the tool of forcing and discriminating against the weak subject. Therefore, in order to seek the freedom and the spirit of equality of the reversion contract and the correction of the alienation contract, the essence justice becomes the value demand of the modern contract law and contract system, thus opening the way of correcting and returning to the alienation contract. It also realizes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contract form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民商法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民事主体制度的苏联移植与当代抉择”(13YJA82004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苏联法对中国民事主体制度之影响——以上世纪50年代为起点的研究”(2011M5005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永军;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2 何中华;;市民社会结构的现代性特点刍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龚群;;论核心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王晨;日本契约法的现状与课题[J];外国法译评;1995年02期
5 李永军;论私法合同中意志的物化性——一个被我国立法、学理与司法忽视的决定合同生效的因素[J];政法论坛;2003年05期
6 杨振山,孙毅;近代民事主体形成的条件与成因[J];政法论坛;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崔明石;解析契约正义的演进——兼论强制缔约的产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10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刘佑生;;司法官素养和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孙立元;信用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O.奥尼尔;陈晓旭;;一个努力与整个世界沟通的哲学家——访剑桥哲学家欧诺拉·奥尼尔[J];世界哲学;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存福;;中国古代契约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敬畏契约、尊重契约与对契约的制度性安排之理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2 马新福;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J];中国法学;1995年01期
3 刘云生;以礼正俗:儒家自然法与传统契约精神[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李瑜青;当代契约精神与法律意识[J];学术月刊;1999年02期
5 周裕坤;;契约精神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法理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孙伟;;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以契约精神为中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2期
7 丁文良;;论法律危机下的法律文化[J];法制与社会;2009年35期
8 李瑜青;论当代契约精神与法律意识[J];新东方;1997年03期
9 卓泽渊;法治的意识基础:契约精神与宪政精神[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刘英俊;;论诊所法律教育的同化与异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瑜青;;当代中国法律权利意识的解读——从法文化学入手的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齐延平;;论法治社会中权力运行的底线道德与责任制度之关系[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强;京鲁“良子”的契约精神之争[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2 ;契约精神缺席意味着什么[N];华夏时报;2003年
3 曾献文;将契约精神融入宪政是政治文明的要求[N];检察日报;2003年
4 陈晶晶;“达娃双输”让我们萃取什么法律营养[N];法制日报;2007年
5 李向阳 王晓映;简单案情纠葛5年 折射异化行政行为[N];新华日报;2005年
6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党秀云;社会建设需要确立“五大精神”[N];检察日报;2008年
7 瓯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黄显标;依法治理“熟人社会”中异化的关系网[N];温州日报;2008年
8 韩 炜;从公开审判原则的精神内涵谈裁判文书公开[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李晶;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头套[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刘云伶 高风;让“同命不同价”尽早终结[N];人民代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菲;希伯来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良玉;论权力的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周芳勤;论中国法治进程中民众契约精神的功能及其实现[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宏文;非理性因素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意义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任星;契约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建峰;古代民事司法领域怜贫扶弱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威;试论美国司法的社会控制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夏婷婷;中西古代契约制度、观念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8 高昂;论英国文化传统对普通法精神的塑造[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程U,
本文编号:2210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21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