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理学“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及其困难——从法理学教材出发

发布时间:2018-08-30 16:27
【摘要】:从知识生产机制的整体视角来看,中国法理学教材还没有走出苏式法理学的框架。苏式法理学教材的"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基于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基本原理,认为法理学是部门法学的指导性学科,并由此决定了"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包含正面向度和反面向度两个方面,正面向度指的是法理学针对部门法学生产"指导"型知识,反面向度指的是部门法学帮助法理学生产"指导"型知识,法律关系理论和法律行为理论分别典型地对应着这两个方面。然而,对上述理论的检讨表明,"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是无效的;进一步地,该机制在基本原理层面及其理论基础层面也是错误的,因而应当被抛弃。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mechanism, Chinese jurisprudence textbooks have not yet stepped out of the framework of Soviet-style jurisprudence. The "guiding" knowledg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Soviet jurisprudence textbooks i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jurisprudence and departmental jurisprudence have different objects of study, and that jurisprudence is the guiding subject of departmental jurisprudence. Therefor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guiding" typ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mechanism is determined, which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positive direction and the negative direction, which refers to the "guiding" type of knowledge of jurisprudence in view of the department of law productio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of "guidance" produced by the department jurisprudence. The theory of legal relationship and the theory of legal behavior correspond to these two aspects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review of the above theories shows that the "guiding" knowledge production mechanism is ineffective at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level; furthermore, the mechanism is also wrong at the basic principle level 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level, so it should be abandone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2014年度创新工程“变化中的国际经贸规则与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国滢;;刑事法律关系初探[J];法学评论;1985年06期

2 郭忠;;中国法理学教材发展的阶段和趋势——基于1950年到2010年教材出版情况和内容的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陈景辉;;法理论为什么是重要的——法学的知识框架及法理学在其中的位置[J];法学;2014年03期

4 舒国滢;走出概念的泥淖——“法理学”与“法哲学”之辨[J];学术界;2001年01期

5 刘生荣;;论刑事法律关系[J];中外法学;1993年02期

6 朱庆育;;法律行为概念疏证[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7 刘作翔;;法理学的定位——关于法理学学科性质、特点、功能、名称等的思考[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4期

8 米健;法律交易论[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9 张小虎;论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2期

10 沈宗灵;;对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学说的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婉冰;;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王源扩;;法律部门划分理论再探讨——兼论经济法的地位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翟继光;;税收法律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强昌文;;法理学教改的基本思路——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孟庆瑜;徐超;;论预算行为与我国《预算法》的修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郑晓剑;;我国民法典中成年监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强昌文;论利益的法律调整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建泉;;刑事和解与公诉权浅论[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宜亮;姜保忠;;侦查监督权的缺失与完善——侧重于侦查监督部门职责的考察[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金承光;;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审视规范逻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7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戴激涛;;预算法:宪法之下的财政基本法——从预算法的修订说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10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国滢;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J];比较法研究;1995年04期

2 米健;物权抽象原则的法理探源与现实斟酌[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3 平井宜雄;柯伟才;;法律行为论在日本的形成[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4 高在敏;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源头考——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质疑之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5 高在敏,陈涛;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的质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6 葛洪义;论法理学教学与教材的改革——从“一分为二”谈起[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 舒国滢;;刑事法律关系初探[J];法学评论;1985年06期

8 刘作翔,张洪明;行政执法公平实现的基本条件[J];法学;1995年06期

9 李小华,王曙光;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为表意行为[J];法学;2001年12期

10 何山;;我国物权法的根本宗旨与适用范围[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化生产机制 加大工作力度[J];党建;1997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帆;;生产机制如何塑造角色——北京凤凰会馆的“故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2 赵雪梅;;从雾里看花到把握玄机——论艺术院团如何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生产机制[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3 张萱;;中国当代时政期刊话语演变原因探析——以“新闻生产机制”研究框架为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桑雪骐;贴牌生产机制有待完善[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瑜婷;机制:活力的源泉[N];中国测绘报;2001年

3 喻中;法学新知的生产机制[N];法制日报;2011年

4 于平;由“文化包工头”现象看演剧生产机制弊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帆;制造角色:凤凰卫视的生产机制研究(1996-2011)[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云峰;基于Web2.0的多人协同知识生产机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213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213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