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的逻辑命题与修辞命题——制度性修辞研究之四
[Abstract]:As a normative system of speech construction, law is not only constructed by a set of logical propositions, but also needs rhetorical propositions. Legal practice needs rational thinking and logical proposition, but also poetic thinking and rhetorical proposition. The logical proposition of law and the rhetorical proposition of law are two different propositional forms. The former expresses the objective stipulation of things in law, and the latter expresses the subject's value expectation in law. The two propositions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their basic basis is that they are subordinate to the human speech phenomenon of law. Therefore, both logical and rhetorical proposition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order. Especially in a country which is used to poetic think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role of logical propositions in the law, but when rhetorical propositions are discarded, the order of rule of law loses some necessary presuppositions.
【分类号】:D90-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舒国滢;;西方古代修辞学:辞源、主旨与技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贺卫方;中国古代司法的三大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影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舒国滢;;亚里士多德论题学之考辨[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O.W.霍姆斯,许章润;法律之道[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3期
5 H.L.A.哈特,翟小波;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下)[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4期
6 A.沙夫;伯林;;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概念系统(上)[J];哲学译丛;1979年01期
7 柯华庆;;论实效主义的探效逻辑[J];哲学研究;2010年07期
8 谢晖;;论法律制度的修辞之维[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9 胡平仁;;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忠前;法效力的逻辑探寻——法律效力的文化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孙国华;许旭;;法是“理”与“力”的结合[J];法学家;2001年03期
4 彭中礼;;论法律事实的修辞论证——以“崔英杰案”为例[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5 彭中礼;;论中国古代判词中的修辞论证[J];时代法学;2010年06期
6 苗怀明;中国古代判词的文学化进程及其文学品格[J];江海学刊;2000年05期
7 南森·豪塞尔,徐鹏;皮尔士实用主义之回归[J];江海学刊;2004年04期
8 苏力;;修辞学的政法家门[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9 陈世荣;法律效力论[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10 李琦;法律效力:合法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之保证力——兼与陈世荣商榷[J];法学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波;;书写马克思的三种方式[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2 张立波;从修辞学视角看马克思的文本[J];学术月刊;2003年01期
3 陆燕;;修辞情境与语言意义体系的建构[J];学理论;2010年33期
4 刘文科;;政治修辞情景的一般特征——兼以9·11事件为例[J];江汉论坛;2008年03期
5 焦宝乾;;法律中的修辞论证方法[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舒开智;;误读:本体性存在抑或解构性策略[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7 许加庆;;法律英语文本中情态动词shall的用法及翻译[J];学理论;2009年11期
8 郭富平;;感兴修辞论:理论的批评化及其限度——以王一川的《文学理论》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5期
9 谢爱林;;论法律语言的特点[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王庆;;俄语中暗含否定的表达法[J];世纪桥;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松浦友久;;关于李白离开永王军的时间问题——以《南奔书怀》诗为中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新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后现代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司金銮;“第三种需要”及增长方式变革[N];光明日报;2001年
3 王彬彬;破与立中的理论勇气和审美自信[N];文学报;2005年
4 樊志辉;转身的忧思与理性的叙事[N];光明日报;2004年
5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6 李宏飞;读《鲁迅日记》[N];山西日报;2004年
7 周领顺;社会理论的新视角[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涂莉琼;语言暴力划破城市报的脸[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于文秀;手机文学现象:午后茶点与后文学景观[N];文艺报;2009年
10 美国俄勒冈大学 大卫·弗兰克;国家修辞的核心是说服而非武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尚必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李桂奎;中国写人学[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莹洁;长沙店名的社会心理修辞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敏;从修辞性叙事理论角度研究《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思想[D];广西大学;2013年
3 张军府;无法弥合的叙事鸿沟[D];郑州大学;2004年
4 魏斌;网络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谢晴;从修辞原则的角度对间接言语的分类和动机的尝试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吕贞;感物而兴 兴而修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玲玲;接受美学视域下毛泽东诗词的修辞翻译[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超;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及其修辞阅读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琳;试论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过程及其成因[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黄莹;迫害还是保护:论石黑一雄作品《别让我走》中的叙事判断[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38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23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