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民间法对法律合法性缺陷的外部救济

发布时间:2018-11-03 14:56
【摘要】:法律的合法性缺陷包括了价值缺陷和技术缺陷。无论是哪种缺陷,一旦发生,就需要寻求救济,其救济的基本方式有立法救济和司法救济。其中司法救济是一种针对个案的日常救济。司法救济法律合法性缺陷的资源和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法律体系内部寻求救济方案和资源的内部救济;二是在法律体系外部寻求救济方案和资源的外部救济。其中外部救济即民间法的救济。民间法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作为非正式法源且对司法实践中具有规范意义的民间法,必须具备八个基本条件。对法院和法官而言,在司法实践中运用作为非正式法源的民间法,是一种权利。民间法作为法律合法性缺陷的外部救济资源,只有经过法律授权和必要的司法审查程序后,才能和案件事实结合,构造裁判规范,从而完成其对法律合法性缺陷的外部救济。
[Abstract]:The lawfulness flaw includes the value defect and the technical defec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defect, once it occurs, it needs to seek relief, the basic way of its relief is legislative relief and judicial relief. Among them, judicial relief is a kind of daily relief for individual case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resources and ways of the legal defect of judicial relief: one is to seek the relief scheme and the internal relief of the resources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the other is to seek the external relief of the relief scheme and resources outside the legal system. Among them, external relief is the relief of folk law. Folk law is a concept with rich connotation and broad extension. As a source of informal law, folk law, which has normative significance in judicial practice, must have eight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courts and judges, it is a right to use the folk law as a source of informal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As the external relief resource of the legal legitimacy defect, the folk law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facts of the case to construct the adjudication norm only after the legal authorization and the necessary judicial review procedure, so as to complete the external relief to the legal legitimacy defect.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飞,邓兴广;民间法概念辨析[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王勇;国家法和民间法的现实互动与历史变迁——中国西部司法个案的透视[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张晓辉 ,王启梁;变迁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法[J];今日民族;2002年08期

4 刘作翔;具体的“民间法”——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王青林;民间法基本概念问题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许增裕;法律的完善细化应关注民间法[J];学术探索;2003年S1期

7 李泽;现代社会民间法存在的合理性[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霍建平;试论国家法与民间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9 杨帆;国家法与民间法双向互动之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于语和,戚阳阳;国家法与民间法互动之反思[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支果;;民间法与盐业合伙契约[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乾润梅;;法律多元视角下的民间法[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4 谈萧;;初论商会与行业协会法——基于民间法和国家法二元视角的分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杰人;陋习不是“民间法”[N];检察日报;2000年

2 谢晖;不能忽视民间法的理论提升[N];检察日报;2014年

3 杨涛;“小偷示众”凸显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博弈[N];检察日报;2004年

4 贵州大学 杨礼熠;国家法与民间法辨证关系探微[N];贵州民族报;2010年

5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 许建兵 薛忠勋;对“民间法”的文化解读[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刘武俊;“民间法”的有所为和“国家法”的有所不为[N];法制日报;2000年

7 柴玉丽 夏 青;民间法与法制现代化[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方向新;防治民间法对妇女土地权益的侵害[N];中国社会报;2004年

9 西南政法大学 龙大轩;和合: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N];中国民族报;2007年

10 孟澍菲;谢晖:从法哲学到民间法[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晓萍;论民间法的司法运用[D];山东大学;2010年

2 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陈冬春;论习惯的力量[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卞辉;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光;对现代市民社会中民间法的理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杨云玲;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建构及其互动之思考[D];烟台大学;2008年

3 姜琳琳;法治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融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蒙爱红;转型中国民间法与国家法关系的互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英莲;民间法的实践运用及其问题[D];山东大学;2009年

6 陈晨;民间法:一种活的法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斐;国家法效力危机的民间法救济[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来西;民间法:法律还是其他[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郑君;国家法与民间法互动之反思及建议[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周石甫;民间法的运行[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8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08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