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庭审对话的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20 15:27
【摘要】:从非形式逻辑进路看,说服型对话理论和批判性讨论理论可以分析庭审对话的特点和过程,尤其是审判方的论证评估。从对话逻辑进路看,说服型对话系统主要关注起诉方、应诉方和审判方的会话行为和承诺,但是忽略了对论证的评估。庭审对话的逻辑分析应当吸收这两种进路的优点,发展包含审判方的论证评估和会话行为的庭审对话理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l logic, the theory of persuasive dialogue and critical discussion theory ca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trial dialogue, especially the argu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ial par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ogue logic, the persuasive dialogue system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versation behavior and commitment of the prosecution, the respondent and the judge, but neglects the evaluation of the argument. The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rial dialogue should absorb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approaches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trial dialogue which includes the argu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ial parties and the conversational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义非形式逻辑研究”(12JJD7200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专家辅助人询问的论证模型及其评价研究”(14YJCZH05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0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宏志;张海燕;;论非形式逻辑的特性[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2 朱勇;张青;;传统刑事司法中的非形式逻辑操作[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晓婷;;浅议法律逻辑学的研究方向[J];法制与社会;2013年25期

4 张晓光;;非形式逻辑框架下的法律逻辑研究[J];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5 王桂艳;现代逻辑的发展与非形式逻辑的兴起[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6 张传新;;法律论题学的逻辑基础[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陈鑫泉;武宏志;;非形式逻辑的理论成就及其对法律论证的意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崔雪丽;;法律修辞(学)的特征[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宋保振;;法律可接受性的修辞表达——以逻辑视角为切入点[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王启;;诉诸人身与诉诸人身谬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日程表[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武宏志;;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相干性[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慕泽;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N];光明日报;2002年

2 安东尼·布莱尔 拉尔夫·约翰逊 汉斯·汉森 克里斯托弗·廷代尔《非形式逻辑》编辑部,焦兵/译;《非形式逻辑》杂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强;当代中国论辩研究的历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志国;非形式逻辑中论证的评估标准[D];河南大学;2004年

2 廖琳;非形式逻辑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元鹏;非形式逻辑与亚里士多德的论证学说[D];山西大学;2009年

4 谢耘;论证概念的理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杰;亚里士多德非形式逻辑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洪颖;论辩的逻辑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应腾;辩论的逻辑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孙岩;论证评估理论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12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412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c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