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人的和谐自由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22 21:11
【摘要】:人的发展问题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人的发展不仅是哲学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法治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生活方式,是人类发展的现实化途径,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彰显“以人为本”,推进并保障着人的发展。 人是社会的产物,作为自由、独立个体的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存在和发展,每个人相互依存。人的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自由人联合体从而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进程中,人类选择法治作为其重要生活方式,法治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保障并促进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产生诸多矛盾与冲突的状况。和谐作为差异的和谐,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我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人的发展应当是和谐的自由发展,以和谐的自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促进着人的和谐自由发展。同时人的和谐自由发展又要求立法完善、执法严格、司法公正、法律监督和建立法治文化,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进程。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健全导致市民社会的不成熟,又由于传统法治文化的消极影响与法治精神文化建设的薄弱导致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公民主体性缺失、法律运行主体法律素质有待提高、人权法律保障不足、公民法治信仰缺失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法治发展模式,健全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人权保障制度与“三个机制”,从而为法治建设进程中人的和谐自由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大力进行普法教育,培养公民法治信仰,使其维护自身和谐自由发展。
[Abstract]:Human development is an eternal theme in human history. Human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 philosoph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one. The rule of law, as a result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life and a realistic way of human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shows "people-oriented" and promotes and guarante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Man is the product of society, as a free, independent individual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exist and develop, everyone is interdependen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historical and concrete,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from "the independence of human beings based on material dependence" to the future communist society, a free association of people, thus realizing the free personality of human beings. Human beings choose the rule of law as their important way of life. The rule of law takes ma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to guarantee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s free personal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resulting in a lot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Harmony, as the harmony of difference, is the condition for everyone to develop free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s effort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human development should be harmonious and fre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The socialist legal guarantee with harmonious freedom as the core promotes the harmonious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harmonious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requires the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the strict enforcement of law, judicial justice, legal supervis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ulture of rule of law, which is a two-way interactive historical process. As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the market economy is not sound enough, it leads to the immaturity of the civil society.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rule of law and the weakness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 of rule of law, the citizen's subjectivity is absent, the legal quality of the subject of legal oper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s insufficient. Therefore,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rule of law,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adjust social relations through the legal system to achiev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human rights guarantee system and "three mechanisms" can guarantee the harmonious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out law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cultivate citizens'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and enable them to maintain their own harmonious and free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凤英;陈大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行政法治建设[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城市法治环境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课题组;试论法治及法治环境的内涵[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方艳;;和谐社会视域下法治建设的重点[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刘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法治环境的构建[J];新长征;2004年24期

5 陆作人;;浅析法律援助进农村与新农村法治环境的构建[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6 梅义征;;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J];中国司法;2006年12期

7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法治环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东复;周英伦;;宜居城市与法治环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刘江琴;马德才;李克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法制先行[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年08期

10 李瑛;;论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J];行政与法;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钊;;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及其“合法性”理论问题研究[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黄亚妮;;儒家法律思想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方开玉;;走出档案法治建设的误区[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4 王津秋;杜以同;;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法治建设[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司春燕;;我国文化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6 任莹斐;;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完善措施[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于善旭;;法治奥运助推世界体育的和谐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王刚;;法治建设:构建和谐海关的必然途径[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9 田忠承;;切实加强法治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海关[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10 林志勇;李庆华;石向阳;;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海关的内在要求[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市云龙区委书记 王安顺;拓展法治建设新领域 开启法治云龙新篇章[N];新华日报;2010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陈旭 本报通讯员 明和 文斌;诠释江都之路[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早报记者 姚伟 实习生 徐一冉;浦东拟构建立体金融法庭[N];东方早报;2009年

4 记者 张晓博;银川“十大法治人物”和法治建设先进集体揭晓[N];银川晚报;2011年

5 记者  施龙有;丽水营造和谐稳定法治环境[N];浙江日报;2006年

6 中共徐州市泉山区委书记 董锋;做强创建平台 优化法治环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李萍;深圳法治建设应继续领先全国[N];深圳商报;2008年

8 赵培亮;百人进百企 全力保增长[N];扬州日报;2009年

9 陈旭 柏佳春 王志高;法治建设,给力转型发展[N];江苏经济报;2011年

10 徐沛杨;为“和谐杨屯”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N];江苏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当代中国政法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姒鹭;行政伦理法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淑芬;近代中国人治、法治的冲突与嬗变[D];吉林大学;2008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立峰;高校法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合拉衣·吐尔逊;西部大开发与新疆法治建设[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晖;食品安全法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宋文卓;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4 曹雪飞;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中的法律移植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晶;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人的和谐自由发展[D];吉首大学;2012年

6 刘启明;论传统法律文化的流弊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王巍;法治指数本土化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郭为禄;教育消费权益与我国教育法治建设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曹文宏;哈耶克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华侨大学;2005年

10 刘志峰;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移植之路探析[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13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413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